无味吟诗即把经,竟将疏野访谁行。
身依江寺庭无树,山绕天涯路有兵。
竹瓦雨声漂永日,纸窗灯焰照残更。
从容一觉清凉梦,归到龙潭扫石枰。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荆渚偶作》是唐代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该诗通过描述自己闲适写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中的“无味吟诗即把经,竟将疏野访谁行”表明了诗人不热衷于世俗的名利,而将写诗当作修身养性的方式。虽然是在疏离的野外之地,但诗人仍然有意识地在探寻宁静和心灵的归宿。
“身依江寺庭无树,山绕天涯路有兵”,表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江寺悠然宁静,而山路上充满了战争的阴影。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安宁和外在动荡的反思。
“竹瓦雨声漂永日,纸窗灯焰照残更”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场景。竹瓦上雨声萦绕,纸窗透出微弱的灯光,引发读者对于寂静和萧瑟的感悟。
最后两句“从容一觉清凉梦,归到龙潭扫石枰”表明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人意犹未尽地在龙潭中扫石,暗示了他在追求心灵净化的过程中的坚持和自我修炼。
总之,这首诗以自然的景象和宁静的氛围传达了对于世俗的疏离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通过描写环境和情感,诗人表达了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内心寂静的追求。
殷殷生念厚,戚戚劳者多。二时昼夜等,百岁讵几何。日下文翰苑,侧身识经过。千虑恐一失,翔阳已蹉跎。临觞翦众忧,静寄丝桐歌。思归绕十指,五声不相和。暮天还巢翼,明日陨叶柯。高谢岩谷人,鹿衣带女萝。生不去亲爱,浮名若风波。谁令不及此,亲爱隔山河。
跨明越,压苏湖,钱塘风物天下无。玉峰孱颜石穿漏,雪海浩荡潮喧呼。旧尝持之诧吾孥,会挈尔去相与娱。宦游若不来此都,腰间彩组徒云纡。子瞻凤咮新结庐,日哦其间兴不孤。平生美志自偿足,休问瞻之乐固有余,辨说是非从鲁蘧。我今有索君勿逋,归日好景为我摹。
直饶呼使。怎比清清修不二。会炼三丹。远胜为人得好官。牢擒意马。紧锁心猿宁著假。灵物圆周。得看壶中万万洲。
乔乔楚楚,丛林规矩。萎萎羸羸,枯木风姿。宗乘壁挂口,师友雪生眉。住山事拙束三篾,对月机鸣度一丝。颠毛间白发,眉睫裹青瞳。食指一肩重,门风四壁空。诸根亡偶宗家妙,万虑不摇心匠工。
木异难侪众木淹,刻成慈相孔仁谦。真珠璎珞鸳鸯殿,白玉屏风悲翠帘。晴雨祷祈随感召,香灯炽盛极庄严。镇山宝聚田庐黄广,灵贶弥彰一百签。
女萝寄青松,绿蔓花绵绵。三五定君婚,结发早移天。肃肃羔雁礼,泠泠琴瑟篇。恭承采蘩祀,敢效同车贤。皎日不留景,良辰如逝川。愁心忽移爱,花貌无归妍。翠袖皓珠粉,碧阶封绿钱。新人易如玉,废瑟难为弦。寄谢蕣华木,荣君香阁前。岂无摇落苦,贵与根蒂连。希君旧光景,照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