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谏停东幸,垂衣宝历昌。
汉昭登位少,周代卜年长。
彩仗三清路,麻衣万国丧。
玄宫今一闭,终古柏苍苍。
晚色启重扉,旌旗路渐移。
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
臣子终身感,山园七月期。
金茎看尚在,承露复何为。
紫陌起仙飙,川原共寂寥。
灵輴万国护,仪殿百神朝。
漏滴秋风路,笳吟灞水桥。
微臣空感咽,踊绝觉天遥。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是唐代诗人姚合所作的一首挽词,其中包含了对敬宗皇帝的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思索。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
从谏停东幸,垂衣宝历昌。
汉昭登位少,周代卜年长。
彩仗三清路,麻衣万国丧。
玄宫今一闭,终古柏苍苍。
晚色启重扉,旌旗路渐移。
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
臣子终身感,山园七月期。
金茎看尚在,承露复何为。
紫陌起仙飙,川原共寂寥。
灵輴万国护,仪殿百神朝。
漏滴秋风路,笳吟灞水桥。
微臣空感咽,踊绝觉天遥。
中文译文: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
听说您罢免了东巡之行,祖宗的垂衣之力光华照耀着朝野。
您在位的时间比汉昭帝短暂,相比周代的吉凶占卜来看却较长久。
华彩的车驾走在三清的路上,国家之衣为麻衣所丧失。
玄宫现在再一次关闭,而古老的柏树依旧苍苍。
夕阳的光辉重新开启了重门,旌旗的道路逐渐变动。
荆山在炊烟中沐浴了整整一日,湘江畔的竹林有斑斑点点的秋色。
臣子们毕生感受到了深深的痛惜,山园中渴望与皇帝在七月月圆时相会。
金茎仍然挺立,可是承载的露水又有何意义呢?
紫禁城里飞起了神仙的风,川原上一片寂寥。
灵车庇护了万国之灵,宫殿中的诸神顶礼膜拜。
漏斗的水滴随秋风在道路上滴落,笳声响起在灞水边的桥上。
微臣无法表达内心的哀伤,感觉犹如踊跃地离开了天堂。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敬宗皇帝的挽歌,抒发了诗人对皇帝逝世的悲痛之情。诗中以一种哀悼和追思的语气,描绘了朝廷的悲伤和国家的沉寂。诗人在描写中巧妙地穿插了历史的对比,表达了对敬宗皇帝短暂但充实的统治的赞许。诗中出现了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如彩仗、麻衣、金茎等,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情而哀婉,通过对逝去的皇帝和国家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敬宗皇帝的追思和对国家的忧虑。它既是对皇帝的挽歌,也是对国家兴衰的思索,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幽居。细烧柏子供清坐,明点松肪读道书。苍爪嫩芽开露茗,红根小把瀹烟蔬。年来自许机心尽,颇怪飞鸥自作疏。
浐水送君君不还,见君题字虎丘山。因知早贵兼才子,不得多时在世间。
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窗前映月人无寐,疑是银灯透碧纱。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
不惜佳人国为倾,髑髅头盖野狐精。丈夫更有何郎粉,老眼须君业镜明。
客行犯萧条,物态如寒冰。借问松窗人,久客将何营。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当年困流俗,鑽纸如痴蝇。一朝脱尘纲,决若飞鸟惊。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忽然辨疆哉,独得分专城。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馀事不着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