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一室静,乐只复何如。
子晋吹笙罢,孙登长啸余。
儿童奔入学,宾客远回车。
更愿干戈息,残年老弊庐。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静》是一首宋代晁说之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第一句“萧然一室静”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宁静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谧。接着,诗人提到“乐只复何如”,表达了对于享受音乐的渴望,暗示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中的“子晋吹笙罢,孙登长啸余”描绘了子晋和孙登两位音乐家的表演结束后的情景。这里的笙和长啸是古代音乐器乐的代表,通过描写他们的离去,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室内的宁静。
第三句中的“儿童奔入学,宾客远回车”描绘了儿童们奔向学堂,而宾客们则远离而去的情景。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习的重视,以及对于繁华世界的远离。
最后两句“更愿干戈息,残年老弊庐”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的厌倦和对于安宁生活的向往。他希望战争能够停息,人们能够过上宁静的晚年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宁静的场景和表达对于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了诗人对于繁华世界的远离和对于内心平静的追求。
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契阔幸安平,婚嫁须缨珥。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谁将冰蜜共囊封,结实只园颗颗同。蔽芾舍傍思召伯,周流林下赋扬雄。花经春月千层白,颊傅秋霜一抹红。江橘空甘得奴号,果中清品合称公。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从来吴蜀势相亲,制阃今勤侍帝臣。可但覆瓯称直道,暂烦分陕济斯民。剑关日下山河重,井络天开号令新。圣主遂宽西顾念,遨头正及锦江春。
雨过花开一郡忙,紫微山影照湖光。东风不费舟船力,暖日能添罗绮香。已拚今朝须尽醉,预愁明日又辞乡。饱闻冯翊无花草,唯有城头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