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阴涤晓风。
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译文:
一莲峰簇万花红,
百里春阴涤晓风。
九十莲华一齐笑,
天台人立宝光中。
(注:莲峰、天台均指九华山的景点名称。)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元代吴潜游览九华山天台峰的美丽景色。首句以“一莲峰簇万花红”描绘了山脉犹如莲花一般,万紫千红的盛景。接下来的一句“百里春阴涤晓风”指的是春天的薄雾洗涤了清晨的风。第三句“九十莲华一齐笑”表达了整个山区的莲花在草木间笑盈盈的美好景象。最后一句“天台人立宝光中”描述了游客站在天台上,身处灿烂的阳光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出元代吴潜游览九华山天台峰时的美丽景色。以莲花为象征,将大自然的花朵与山峰融为一体,形容了万紫千红的盛景。描绘春天的薄雾洗涤了清晨的风,营造出清新宜人的氛围。通过描述莲花在草木间笑盈盈的景象,表达了山脉的生机勃勃和美好景色。最后,描绘了山顶上站立的游客,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整首诗通过用意象绘画出的山水景色,描绘了九华山天台峰的美丽和壮丽。并通过以莲花为主题的意象,赋予了这首诗以一种优雅和美丽的氛围。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传递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舒适和俊美的感觉。
江城五月江雨晴,荷花到处红交横。宋家池上瑞莲生,嫋嫋出丛抽一茎。茎端菡萏开两朵,忽似娥皇将女英。九疑望断苍梧暮,低头并照湘波清。花落莲成碧於卵,瑟瑟尘轻熨人眼。萧郎弄玉合卺时,一齐覆下琉璃盏。草木效灵载图史,守臣尽可闻天子。吾君有诏抑祥瑞,异兽珍禽不为贵。
浴鹄湾头荡桨过,雨声昨夜涨湖波。落梅天气寒偏峭,未许春衣试薄罗。
残红引动诗魔,怀古牵情奈何。半落铜台月晓,乱飘金谷风多。悠悠旋逐流水,片片轻粘短莎。谁见长门深锁,黄昏细雨相和。
阮路何方尽,西归兴未劳。河流经陕狭,山色入秦高。返照明秋垒,孤村接暮涛。还如丁令至,故里满蓬蒿。
晚艇村村载,秋原处处收。年来尤爱此,一熟缓千尤。
子期不可作,伯牙终绝弦。冷冷太古音,在此幽涧泉。泉流如碧玉,老僧听不足。后夜月明时,还向泉边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