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湖上船,松影沙外渡。
松行又九里,凉藓引深步。
石桥枕溪斜,中有入山路。
意行忘屈曲,拄杖扣层户。
入门已欣然,但恐所见阻。
更须上高楼,霁影蒙薄雾。
急风层巅起,雾破山缺处。
青林一点明,炯炯白鸟度。
独坐不须禅,山水得妙悟。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九里松》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石。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荷花湖上乘船,经过沙洲,进入松林,行走九里,欣赏着清凉的苔藓,穿过石桥斜枕着溪流,发现其中隐藏着一条通往山中的小径。作者心意豁达,不受山路曲折的阻碍,手拄杖松开层层户扣,欣然进入山门,却又担心将来的景色会受到阻碍。因此,作者决定继续上高楼,期待着雾气消散后的清晰景象。突然,急风吹起,雾气在山峰间破裂出缺口,青色的林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一群明亮的白鸟飞过。作者独自坐在那里,不需要修禅,山水间的奇妙景色已经给他以启示。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在山水之间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船行、行走、过桥等动作,展示了他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他的心境开阔,不受环境的限制,坚定地追寻内心的所想。他期待着山中的景色,但也担心阻碍,因此他决定继续向上,寻找更高的视野。当雾气散去,他看到了山林的清晰景象和飞过的白鸟,这一景象给他带来了启发和领悟,使他摆脱了尘世的纷扰。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写细腻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心境变化,表达了追求内心自由和超脱的主题。作者通过与自然的互动,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启示。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欣赏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对人心的触动,以及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自由的追求。
钧天迭奏昆明池,桃花春暖鱼龙嬉。残妆洗作胭脂水,流出宫墙污燕泥。
素秉丘壑姿,劳生滞予往。览兹惬幽情,遽尔成真赏。林霏蔼孤墅,春物组膏壤。稍行樵径远,忽展耕畴广。所以山水情,遂结云霞想。挂冠苟有期,终焉税尘鞅。
彩城残月带微霜,版奏中严夜未央。三献欲终侵曙色,百神齐下散天香。珠旒微乱埙篪韵,迤燎轻笼剑佩光。此夕商山对何物,猿啼鸟哭树苍苍。
曙阙严钟启,宵衣促漏催。云移宫扇彻,风度御香来。剑履群公侍,簪裾万国陪。小臣瞻盛美,稽首颂康哉。
塞鸿难托。奈云深雾阔,水遥山邈。感两情、浑若连环,念恩爱厚深,利名浮薄。便好归来,怎禁得、许多萧索。免恹恹瘦减,漫滞寐饘,枉费汤药。伊心料应未若。对香消兽吻,月转楼角。恁便是、铁石心肠,有当日盟言,怎忍辜却。冶叶倡条,尚自得、连枝双萼。不成将、异葩艳卉,便
飞腾自在莫教赊,坎女离男共一家。无碍逍遥通智慧,将求利乐勿须夸。灵根就看和春雪,神室之中有绛砂。彼是彼非堪可重,常娥倚树笑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