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道花黄醉彭泽,又还茱紫酌平湖。
诗因得间时为赋,酒为无宾浅浅沽。
蓝天色残千岩柳,霜花催满万汀芦。
间行间坐云和水,不识天工怪我无。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久留黄池待弟侄不至九日独酌》是宋代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黄池留守久久,等待着未到的弟侄,独自饮酒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久久留守在黄池,
等待着弟侄的到来。
饮酒的时光如花般黄色,
再次举杯于平湖之畔。
此诗因得间隙而成就,
酒却无人陪伴,浅浅地饮。
蓝天已经凋残,岩石间点缀千株柳树,
霜花催满了万顷芦苇。
时而步行,时而坐下,云与水相和谐,
可我却对天地的神奇一无所知。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作者在黄池等待弟侄却不至的时刻,独自饮酒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人将喝酒的时光比喻为黄色的花朵,表达出他在等待中找到了一种自我安慰和慰籍的方式。然而,他又再次举起酒杯,独自一人在平湖畔饮酒,暗示他在孤独中坚持自己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蓝天已残,岩石间的柳树点缀其中,霜花铺满了湖畔的芦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这些景物的描绘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人与自然的交互关系。同时,作者通过描述自然景色的变化,寄托了对人事无常的思考,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两句"间行间坐云和水,不识天工怪我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他感慨于天地之间的神奇与美妙,却自觉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表现出对天地造化的敬畏和自身的渺小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孤独等待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虽然面临孤独和无奈,但诗人通过饮酒和感叹自然界的神奇,表达了对生活的坚守和对人事无常的思索。
危微精一,传之在心。二典勋华,光于有临。大原自天,端倪孰寻。岂无畴咨,培高浚深。寝明以昌,举元难壬。烝哉明良,嗣此德音。匪鉴而讽,匪扆而箴。启迪在初,有开宸襟。岩廊南风,{珍去王加衤}衣鼓琴。渊跃籋云,匣铏发镡。达其己充,泽彼苍黔。王度之恢,如玉如金。进而虞
治疾如治盗,要使复其常;藉曰用戈矛,全之宁欲伤。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奈何一朝忿,直欲事欧攘?欧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华陀古神医,煎浣到肺肠,取效虽卓荦,去死真毫芒。君审欲除盗,惟当法龚黄,抚摩倘有道,四境皆耕桑。我亦以治疾,不减玉函方。
知得清名二十年,登山上坂乞新篇。除书近拜侍臣去,空院鸟啼风竹前。
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诵史胸翻海,谈兵气拔山。奔驰非得已,矍铄未容闲。瓜戍开年赴,梅关趁腊还。同僚如问我,炊玉待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