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九日次程公明韵》

风帘猎猎傍檐斜,问酒来投野老家。
佳节已逢重九日,东篱未见两三花。
科头坐石从吹帽,拭眼看山似隔纱。
七里冈前归路闇,月悬破镜忆秦嘉。

作者介绍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九日次程公明韵》是宋代仇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帘猎猎傍檐斜,
问酒来投野老家。
佳节已逢重九日,
东篱未见两三花。
科头坐石从吹帽,
拭眼看山似隔纱。
七里冈前归路闇,
月悬破镜忆秦嘉。

译文:
微风吹拂着斜挂的窗帘,
我询问酒客们是否来到野外老人的家。
美好的节日已经到了重阳节,
东边的篱笆上却还没有绽放两三朵花。
坐在科举考场的台头,我从头上吹走了帽子,
擦拭着眼睛,远望山景,仿佛被薄纱遮隔。
在七里冈前的归路上,夜已深沉,
月亮挂在天空,破碎的镜子让我想起了秦朝的辉煌。

诗意和赏析:
《九日次程公明韵》以描绘重阳节的景象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节日寂寞的感受与回忆。

诗的开头描述了微风拂动着斜挂的窗帘,犹如随风摇曳的心情。诗人询问酒客是否来到野外老人的家,透露出他对寻找欢聚与温暖的渴望。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重阳节的思念。佳节已到,然而东边的篱笆上却没有绽放出两三朵花朵,这一景象暗示了节日的凄凉和寂寞。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将目光投向科举考场,描绘了科头坐石,风吹走帽子的情景。这里既有对科举制度的映射,也有对诗人自身处境的抒发。他在思考人生的追求和意义,面对山景,却仿佛被一层薄纱所遮隔,这种遥远的感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最后两句描述了归途中的夜色和月亮的出现。月亮如同破碎的镜子,勾起了诗人对秦朝辉煌的回忆。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寂寞的夜晚,通过回忆和联想,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安慰。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和对往事的怀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交织,展现了对节日的思考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诗词以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语言,引发读者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 《为客吟》

    忽忆东朐为客日,壮心初见水云乡。岛夷居处邻荒服,潮水来时杂海商。卧看苍溟围大块,坐观红日出扶桑。虚生虚死人何限,男子之称不易当。

  • 《与文源朱二过溧阳道上二首》

    侵星发徂辆,悠悠即长路。家人前致词,问我将焉赴。躬耕苦旱干,何以资朝暮。衣食事奔走,晨寒犯霜露。枫林号夜乌,宿草栖寒兔。轻烟动虚里,崩沙依浅渡。凄凄浮客心,黯黯长天雾。逍遥思孔桴,濩落嗟庄瓠。去去返蓬蒿,脱粟安所素。

  • 《新脱船场提调之役柳堤閒步》

    两两三三溪上童,口吹麦叶送迎翁。花间缓步阴阴日,柳畔閒行款款风。山鸟何愁头也白,野棠无愧面能红。太平五十年前过,烦恼今知万境空。

  • 《日者》

    十指中央了五行,说人休咎见前生。我来本乞真消息,却怕呵钱卦欲成。

  • 《离席》

    出宿金尊掩,从公玉帐新。依依向馀照,远远隔芳尘。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