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如龙来,起伏力不胜。
老夫跨其脊,半空欲飞腾。
尚念同游人,一二东南朋。
税驾为小留,木末朱栏凭。
远水天共阔,秋风响饥鹰。
城郭千万家,营壨相依凭。
年年重阳节,高处尽可登。
南楼与北榭,游览昔所曾。
插花楚观上,醉舞仅所能。
惊倒地上人,白日看上升。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九日鄂渚登高楚观分得能字》是宋代刘过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一座山峰如巨龙般迎面而来,起伏之势让人不禁敬畏。我跨越它的脊梁,仿佛在半空中欲飞腾。我怀念与同游的伙伴,一二位来自东南的朋友。因为一些事情,我不得不暂时停留,倚靠在木制朱栏旁。远处的水和天空相连,秋风中饥鹰的呼鸣回荡在耳边。城郭和营壁组成了无数家园,相互依托着。每年的重阳节,登上高处可以尽情览胜。南楼和北榭,曾经是我游览的地方。现在我插花于楚观之上,醉舞只是我能做到的。这景象惊倒了地上的行人,白天看到这一幕不禁心生敬仰。
这首诗词以描绘登高观赏的场景为主题,通过表达作者在鄂渚登高的感受和所见所闻,展示了山川秋色和城市繁华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峰的雄伟壮观,以及自己站在山巅俯瞰的感受。同时,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通过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对比,诗人展现了登高观赏的愉悦和心灵的愉悦。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审美体验。通过对山峰、城郭和友情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感受力和美感的境界。整首诗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美的热爱,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观察和理解。
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黄生後来秀,纯茂静者徒。不见动经月,来亦不须臾。人事已好乖,可复自作疏。子虽向人懒,胜处不可孤。迨此田事休,仍当寒雨余。深知阻泥泞,步屐意何如。
大唐开鸿业,巍巍皇猷昌。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大殃。和风凝宇宙,遐迩竞呈祥。四时调玉烛,七曜巡万方。维岳降宰辅,维帝用忠良。三五咸一德,昭我皇家唐。
去去西南绿篠湾,折旋遵渚双飞还。轻拳击水纤鳞起,滴沥波明一带间。
列岫峥嵘栋宇连,平栏曲砌俯氓廛。坐谈风月三千里,直傍云烟咫尺天。栗里尚怀陶靖节,竹林还想杜樊川。冷官幸有田园乐,笑谢苏公乞酒钱。
荣辱一时梦,浮生百种心。愚因难化稳,懒为不治深。分退何须卜,贪高每自斟。须君说情话,泽畔保行吟。
寿母开年九十三。佳辰就养大江南。缇屏晃耀新宁国,绣斧斓斑老朴庵。倾玉斝,擘黄柑。两孙垂绶碧于蓝。便当刊颂崆峒顶,留与千年作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