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得西风吹袂凉,客中又过一重阳。
今年喜见东篱雪,要与黄花共晚香。
家铉翁(约1213~1297)号则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咸淳八年(1272),权知绍兴府、浙东安抚提举司事。德祐初,权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迁户部侍郎,权侍右侍郎,兼枢密都承旨。二年(1276),赐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次近郊,丞相贾馀庆、吴坚檄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署。奉使元营,留馆中。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彊(强)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词存三首收于《全宋词》中。
《九日即事雪中见菊》是宋代诗人家铉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怪得西风吹袂凉,
客中又过一重阳。
今年喜见东篱雪,
要与黄花共晚香。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西风吹来,带来了凉意,让人感到清爽。诗人在客居他乡度过了一个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迎来了新的一年。他欣喜地看到东边篱笆上飘落了雪花,意味着即将到来的冬季。他希望在冬天与那黄色的花朵一起散发香气。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感受,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和人们迎接冬季的喜悦之情。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析:
怪得西风吹袂凉:
这句描述了西风的凉爽,以及它吹拂过来时所带来的凉意。用词“袂凉”意味着衣袖凉爽,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客中又过一重阳: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度过了一个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登高、赏菊、饮菊酒,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对长寿幸福的祝福。
今年喜见东篱雪:
诗人欣喜地看到东边篱笆上飘落的雪花。雪花象征着冬天的来临,也是冷清而美丽的景象。诗人的喜悦表达了他对四季更迭、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热爱。
要与黄花共晚香:
诗人表达了希望在冬天与黄花一起共享芬芳的愿望。黄花通常是指菊花,因为菊花在秋季开放,并且具有芳香的气味。诗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如同黄花一样,在冬天也能散发出香气,延续美好。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感叹和对生活美好的追求。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温馨、宁静的感受。
古佛炉前一柱香,神龙夭矫挂空苍。人閒祥瑞六月雨,枕上吟哦终夕凉。不待白渠纷畚锸,俄惊赤卤屹仓箱。自惭太守无功德,帝力惟知荷圣皇。
汉臣问鹏曾游地,腊祭迎猫始出林。解箨光先凝片玉,含甘珍重等兼金。
缕缕柔条不奈春,为谁憔悴把眉颦。年来江上多离别,不信垂杨管得人。
杯酒谁欤可共挥,残年心事转多违。颇闻铜柱征蛮急,孰念葵丘遏籴非。典质衣裳今已尽,留连舟楫可无归。故园堪共吾儿灌,政恐淫霖岁亦饥。
杨柳春风绿万条,凭鞍一望已魂消。当年凤集城边路,曾爱纤纤拂画桥。
碧潭风定影涵虚,神物中藏岸一枯。一夜四郊春雨足,却来闲卧养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