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程十驿策驽来,中路几成兴尽回。
旅次白醪饶客醉,故园黄菊为谁开。
漏长更箭迟翻鼓,生久灯花细落煤。
不是学无经济术,道书教我壮心灰。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九日罗江旅情呈文孺》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九月九日旅行至罗江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迷惘和失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山程十驿策驽来,中路几成兴尽回。
旅次白醪饶客醉,故园黄菊为谁开。
漏长更箭迟翻鼓,生久灯花细落煤。
不是学无经济术,道书教我壮心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旅行为背景,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和对人生的疑惑与迷茫。
首两句"山程十驿策驽来,中路几成兴尽回"描绘了行程的艰难和曲折。作者策驽(即慢行)十个驿站才来到目的地,但在中途往返了几次。这种曲折的行程暗示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困惑和迷失。
接下来的两句"旅次白醪饶客醉,故园黄菊为谁开"揭示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旅途中,白醪(一种酒)丰盈,使客人沉醉其中,而故园的黄菊却不知为谁而开放。作者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
接着的两句"漏长更箭迟翻鼓,生久灯花细落煤"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平淡。漏长和更箭的迟延,以及灯花的渐渐凋零,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无奈。这些形象的运用使诗词更具有生动感和意境。
最后两句"不是学无经济术,道书教我壮心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疑惑和失望。作者认为他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学会富裕的技巧,而是因为他在书本中所学到的道理教会了他的壮志消磨。这种对人生的无奈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使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旅行的描写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诗词更具有艺术感和深度。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aa17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偶语无人且复吞,昼晴饶睡憩榕根。鸟鸣幽谷何妨静,花发深林只有繁。逸思共怜居有竹,清阴谁伴酒盈尊。非关兴心回船急,剥啄那知客至门。
儒林冠冕蓍龟,黄发同时二老归。出处古今难一概,青天未可载盆窥。
此树婆娑近浅塘,繁英飘落似丁香。绿阴庭院休回首,应许他乡胜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