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
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
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
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
朱放,字长通,襄州人。隐于越之剡溪,嗣曹王臯镇江西,辟节度参谋。贞元初,召为拾遗,不就。诗一卷。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
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
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
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
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
中文译文:
九日陪刘中丞在昌乐寺宴会,送梁廷评回去
独自坐在三台上,感受到了重阳百越之间的美妙。
心灵如水,可以远离尘嚣,如霜气一样进入秋山。
对于旧时的遗物簪子,我不会弃置不顾,宁愿不戴帽子而还还给你。
仍然听说西上客,好像他们只有咫尺之遥就可以谒见天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运 用了唐代流行的七言绝句形式,描述了作者在昌乐寺与刘中丞宴会并送梁廷评回去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关于离乡别亲、怀旧思乡和对朝廷事务的关切。
诗的第一句“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表达了作者身处在高台之上,眺望山水之间,感受到的美妙和自得。诗中的“三台”指的是昌乐寺的高台,而“重阳百越”则表示作者的心境高迈,感触深长,与时光对比,反映出对逝去岁月的思考。
第二句“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通过将心灵比喻为水心来表达,意味着作者希望能够保持平静和纯净。作者感受到了秋天的霜气进入山中,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时节变化的敏感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
第三句“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珍惜和对文人雅士的忠诚。作者愿意保留并怀念过去的遗物,宁愿不戴头巾、帽子,传递出一种不事俗世的情怀。
最后一句“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通过形容“西上客”,也就是前来朝廷的客人,来表达对朝廷事务的关切。作者表示咫尺之遥,好像只需稍稍走一段路便可以跟天子见面,借此表达对朝廷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祈愿。
整首诗以优美的词语描绘了作者在昌乐寺宴会时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思绪,展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怀和期望。
破的心仍在,争豪力不堪。开弓初觉颤,盈贯未离贪。衰病先期老,中年岂分甘。唯应樽酒在,万事一醺酣。
高楼吹玉箫,车马上河桥。岐路自奔隘,壶觞终寂寥。芳兰生贵里,片玉立清朝。今日台庭望,心遥非地遥。
楼在浮云缥缈间,浮云破处见朱栏。山光对入郧城紫,溪影横飞梦泽寒。
彩仗雕舆俯碧浔,行春御气发皇心。摇风细柳萦驰道,映日轻花出禁林。遍野园亭开帟幕,连堤草树狎衣簪。谬参西掖沾尧酒,愿沐南薰解舜琴。
山裹中流小梵林,宝莲鳌背翠沈沈。半空但觉烟岚合,三面不知风浪深。仙井浴丹开晓日,海门浮玉澹秋阴。洞深瑶草无人采,瘗鹤残碑浸碧浔。
玉塞含凄见雁行,北垣新诏拜龙骧。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鼓角因风飘朔气,旌旗映水发秋光。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里霜。倚天长剑截云孤,报国纵横见丈夫。五载登坛真宰相,七重分阃正司徒。曾闻转战平坚寇,共说题诗压腐儒。料敌知机在方寸,不劳心力讲阴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