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无酒上高台,冷对西风笑几回。
虽信佳辰从古重,不知今日为谁来。
忽闻天外清歌发,云是淮边曲宴开。
自叹弗如篱下菊,此时翻得伴吟杯。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九日上兵部》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日登上兵部,重阳节无酒上高台,
面对凛冽的西风,笑了几回。
虽然信仰佳辰在古代倍受珍视,
却不知今天是为了谁而来。
突然听到天外传来一曲悠扬的歌声,
云彩似乎是在淮河边的宴会上舞动。
我自叹不如篱下的菊花,
此时却找到了伴吟的美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慨和思考。诗人上高台,却没有酒可饮,与凛冽的西风相对,苦笑几次。他提到了古代重阳节的美好时光,但他却不知道今天的节日是为了谁而来,也许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使得传统的节日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热闹。然而,突然间,诗人听到了天外传来的清歌,看到了云彩舞动的景象,似乎是在淮河边的宴会上。诗人自叹不如篱下的菊花,意味着他对自己的无足轻重感到遗憾,但此时他却找到了伴吟的美酒,表达了他在寂寞中追寻欢乐和慰藉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他感慨传统节日的失落和淡化,但又在突如其来的美好事物中找到了一丝喜悦和慰藉。整首诗意境明快,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疑问和对美好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和酒宴的向往,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开到荼醾春事阑,又寻杖履看青山。人行瘦石枯藤上,路入蛮风瘴雨间。佛地平分天界限,道场元属鬼门关。野僧不会游人意,日未晡时及早还。
夜寒错认定盘星,金屑霏霏翳眼睛。教坏平人至今日,惺惺划地不惺惺。
巧翦合欢罗胜子,钗头春意翩翩。艳歌浅拜笑嫣然。愿郎宜此酒,行乐驻华年。未是文园多病客,幽襟凄断堪怜。旧游梦挂碧云边。人归落雁後,思发在花前。
为怕凋零不忍栽,问云何处正初开。小窗尽日看春至,短帽无人彻夜陪。光景长如新月上,杖藜懒向小园隈。最怜飞玉朝来见,不怪狂风急雨催。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