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九日偕朱彦器伯仲游雁门山》

神京浩不及,仙关次第开。
名山逢好友,九日共登台。
济胜聊为具,吟诗愧别才。
何年清海甸,结屋此中来。

作者介绍

何澹,字自然,龙泉(今属浙江)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秘书省正字,累迁着作郎,十二年爲将作少监,十五年爲国子祭酒,除兵部侍郎,十六年擢右谏议大夫(《宋史》卷三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除御史中丞(《永乐大典》卷七三五○引《黄景声墓志铭》)。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除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嘉泰元年(一二○一)罢知枢密院事。嘉定元年(一二○八)出知建康(《景定建康志》卷一四)。移知江陵,奉祠卒。有《小山杂录》八卷,已佚。《宋史》卷三九四有传。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九。今录诗二十五首。

作品评述

《九日偕朱彦器伯仲游雁门山》是宋代文学家何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神京浩不及,仙关次第开。
名山逢好友,九日共登台。
济胜聊为具,吟诗愧别才。
何年清海甸,结屋此中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朱彦器伯仲一同游览雁门山的场景。诗的开头表达了神京(京城)的辽阔无边,不及仙关(指雁门关)的壮丽景色。仙关在这里象征着天然的山水美景。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雁门山上与好友相遇的情景,好友的名字是朱彦器伯仲。在这座名山上,他们一同度过了九日(指九天)并一同登上了台(山顶)。这里的"共登台"不仅是指他们一同爬山,也可以理解为他们一同达到了某种境地或者目标。

第三节描写了作者在登上山顶后的心情。作者说,纵然在这样美景如画的地方,他也只是随意吟诗而已,感到自己的才华与别人相比相形见绌,愧对别人的才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自身才华的谦逊和对朋友才华的钦佩。

最后一节提到了海甸和结屋。"清海甸"指的是一个清净的海滨地区,而"结屋此中来"则是指在这里落地生根,建造自己的家园。这可以理解为作者希望能够在这样美丽的地方长久居住,创作出更多的诗词。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描绘雁门山的壮丽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与好友一同游览山川的喜悦和对自身才华的自谦。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美景中安顿下来,创作更多优美诗词的愿望。

  • 《代宗引谚》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 《记将李事》

    藐予小子衰残迫,惜我先人老寿稀。厚币能牵四皓出,画图幸送二疏归。子玄亘古芬芳史,伯始终身粪上讥。頴叔资深俱已矣,岂无来者判聃非。

  • 《约圆机不至将出游鸡头山作二绝句》

    君何忘我不交关,为我胜君便不闲。豹雾人须归豹谷,鸡栖车且游鸡山。

  • 《至前写怀》

    送分迎至苦匆匆,壁立萧骚肯叹穷。四海交游存想外,十年奔走乱离中。生平不作今人调,尔辈焉知国土风。自觉近诗如死树,傍无枝叶更心空。

  • 《玉字黄庭经》

    宝气宵缠北斗间,仙书自把下天坛。误码率缘不是凡心起,月户云窗读字难。

  • 《武昌南湖度夏》

    南浦幽栖地,当门罨画开。青山入云去,白雨渡湖来。石润生龙气,川光媚蚌胎。芙蕖三百顷,何处著炎埃?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