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峰路塸堮,幽洞摩苍穹。
石门松萝隘。
伛偻趋儿童。
泠泠太古泉,环佩声丁东。
相传吴越年,威凤翔其中。
后来山中人,盛事夸无穷。
我疑王者瑞,岂预霸业雄。
元化有沦忽,世道多汙隆。
何时鸣朝阳,遥问山上桐。
《九锁山十咏·鸣凤洞》是宋代吕同老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连绵的山峰路弯弯曲曲,幽深的洞穴触及苍穹。
石门上松树和蔓藤丛生,身姿佝偻的人们匆匆走过。
清凉的古泉水流泠泠,环佩声丁丁回响东方。
传说吴越王年少时曾翱翔于此地,威风凤舞在洞穴间。
后来山中的人们夸耀着辉煌盛事,但我怀疑这是否是王者的祥瑞,而非豪强的预兆。
时光变幻,沧海桑田,世道沉沦而多污浊繁荣。
何时才能鸣响朝阳,我远远问候山上的桐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九锁山的景色和鸣凤洞的传说。山峰连绵起伏,洞穴幽深高耸,洞中的泉水清凉怡人。诗人提到了吴越王年少时在鸣凤洞翱翔的传说,表达了对古代王者的景仰和崇拜之情。然而,诗人对后来的山中人夸大事迹的行为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豪强所夸耀的盛事不一定是真正的王者之瑞,而可能只是一时的荣光。最后,诗人希望能够看到朝阳的光芒鸣响,向山上的桐树问候,借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山水和传说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王者的景仰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诗中使用了丰富的形象描绘,如连峰的曲折、幽深的洞穴、松树和蔓藤的丛生,给人以山水交融、幽静神秘的感觉。另外,清泉的流淌和环佩的声音,使得诗词更加生动有趣。
诗人通过提及吴越王在鸣凤洞的传说,突出了古代王者的英勇和威严。然而,诗人在提到后来的山中人夸大事迹时,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怀疑和对权力的反思。诗人认为,真正的王者应该是为人民谋福祉、引导社会向善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追逐个人的权力和利益。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对社会的呼唤。希望朝阳的光芒能够鸣响,意味着希望社会能够迎来新的曙光和希望之时。向山上的桐树问候,则是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力量的期望,希望自然能够给予人们启示和启迪。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传说故事,抒发了诗人对古代王者的景仰,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同时,诗词中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和权力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道德的关注。这首诗词以独特而生动的形象描绘、深邃的意境和思想内涵,给人以美感和启示,值得赏析。
休心绝是非,灭意除人我。酒色气财无,生死轮回躲。祥光结宝花,玄露成珠颗。自是遇仙槎,便得携云朵。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岂肯留庭隅。怪君西行八百里,清坐十日一事无。路人不识呼尚书,但见凛凛雄千夫。(君一马两仆率然相访,逆旅多呼尚书,意谓君都头也。)岂知入骨爱诗酒,醉倒正欲蛾眉扶。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君前有诗见寄云: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
清江向晚采莲稀,独倚兰膛久未归。目断可堪人不至,斜风细雨湿罗衣。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惜花急晨游,起坐旦未达。骑马去踏花,朝雨马蹄滑。落花委尘泥,花香在羅襪。猗兰觅余春,牡丹尺未发。游子何时归,使我幽愤豁。目断回雁书,遥遥楚天阔。
楚江南望见脩门,灵鼓声沈蕙捲樽。五日长蛟虚望祭,九关彫虎枉招魂。兰苕猎翠凄寒露,枫叶摇丹啸暝猿。贾谊扬生成感后,沈沙投阁两衔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