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旧题宝胜寺壁》

十里湖光镜样平,银潢一带向东倾。
寺从杨柳阴中出,僧在莲花会上行。
佛地也容担板汉,梵音莫近采菱声。
我来借榻醒尘梦,归去吟诗韵更清。

作者介绍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旧题宝胜寺壁》是宋代胡仲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十里湖光如镜面平静,银色的光辉向东倾泻。
寺庙隐藏在垂柳的阴影中,僧人行走在莲花池边。
佛教之地容纳着汉族的信仰,但请勿将佛音与采菱的声音靠得太近。
我来此处,借榻床醒来尘世的梦境,然后归去吟唱诗歌,使诗韵更加清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宁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寺庙的景致和修行者的生活的赞美。诗中的十里湖光如镜,给人以平和宁静的感受,寺庙从垂柳的阴影中显露出来,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庄严的氛围。僧人们在莲花会上行走,象征着他们在修行中追求纯净和超脱。诗人提到佛地容纳汉族的信仰,表达了佛教的包容性和普遍性。然而,诗人也警示人们不要将佛教的宁静与尘世的喧嚣靠得太近,以免破坏了宁静的境界。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来到这里,通过借榻醒悟尘世的梦境,然后回去吟唱诗歌,以清新的诗韵净化心灵。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寺庙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湖光山色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宁静、祥和和纯净。诗中的"十里湖光如镜面平静",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寺庙隐藏在杨柳的阴影中,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和庄严感,同时也给人一种清净的感觉。诗人通过描写僧人在莲花会上行走,表达了他们追求纯净和超脱的修行之道。诗中提到"佛地也容担板汉",表达了佛教的包容性和普世价值。然而,诗人也提醒人们不要使尘世的喧嚣靠得太近,以免破坏了宁静的境界。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来到这里,借榻醒悟尘世的梦境,并通过吟唱诗歌来净化心灵。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超脱和清新的感觉,使人沉浸在美好而纯净的世界中。

  • 《问邵武守刘无竞逊求邵武红硃三首》

    见说归装只载书,书囊拍塞载红硃。不知滴露研磨剩,惠我刀圭点易无。

  • 《客以诗为东园饮不果次其韵二首》

    东园千树簉白红,携壶满意一醉同。向来可是君宿诺,政复急雨斜惊风。县知此兴未渠尽,暖日晴云岂终吝。叩门日听长须来,老夫於子骖之靳。

  • 《乘兴》

    乘兴不拘程,悠悠任意行。小溪横木渡,何寺远钟声。野茶抽心起,山花照眼明。幽禽亦堪爱,多解自呼名。

  • 《高阳台(寿毛荷塘)》

    风袅垂杨,雪销蕙草,何如清润潘郎。风月襟怀,挥毫倚马成章。仙都观里桃千树,映麹尘、十里荷塘。未归来,应恋花洲,醉玉吟香。东风晴昼浓如酒,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燕子重来,明朝传梦西窗。朝寒几暖金炉烬,料洞天、日月偏长。杏园诗,应待先题,嘶马平康。

  • 《和前人观梅雪有怀见寄》

    相思几欲扣停云,抱疾还嗟老不文。满眼梅花深雪片,何人野鹤在鸡群。诗肩相见高如旧,酒甲而今蘸几分。且向梁园赋清景,自知才思不如君。

  • 《下雪潭雪浪亭》

    潭面摇光媚日华,水文倒影射簷牙。倚阑如在云霄上,俯看萦风万雪花。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