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随方寄,穷途触事谙。
雨逢春甲子,江满地东南。
客鬓霜前落,诗情酒外酣。
上方愁独往,藜杖许同参。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久雨阻游昭亭有作》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因为长时间的雨季而被困在昭亭,寄情于诗作和酒,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诗意:
这首诗以游子为主人公,通过描绘雨季中的困境与无奈,表达了游子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他描述了自己漂泊的生活,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以诗作为寄托,用酒来排遣寂寞和忧愁。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自身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句“浪迹随方寄,穷途触事谙”描绘了游子漂泊的生活状态,他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处寄托自己的情感。接着,诗人以“雨逢春甲子,江满地东南”描绘了长时间的雨季,给游子带来的困境和无尽的忧愁。在这样的环境下,游子的生活变得孤寂而无奈,他的鬓发被霜露打湿,但他仍然通过诗作和酒来寻求片刻的安慰和忘却。“上方愁独往,藜杖许同参”表达了游子对追求自由和超越困境的渴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线索,通过对外界环境和内心感受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困境的思考和追求。这种寄托于诗作和酒的心境,既是游子面对困境的一种逃避和宣泄,也是他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表达了人们在困境中追求自由和心灵寄托的普遍情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新绿成阴,落红如雨春光晚。当年谁与种相思,空羡双飞燕。寂寞幽窗孤馆。念同游、芳郊秀苑。香尘随马,细草承轮,都成肠断。别久情深,几时重约闲庭院。高楼终日卷珠帘,极目愁无限。莫恨蓝桥路远。有心时、终须再见。休教长怨,镜里孤鸾,箧中团扇。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无日 一作:无因)
窗中灯冷晖重绿,窗前西风叶相逐。晓霜披瓦月上轩,枕梦不成雁声续。拂衣起步行绕壁,万虑无成泪沾臆。铁房老剑涩不青,闪系入柱不可索。白昼出门归路迷,冬日易夜还空归。人将豪杰视如草,天困英雄未与时。长鲸滞斩海波摇,塞甲不卷边尘嚣。吾徒憔悴乃如此,安得长喙呼重霄。
急流方了又高冈,日永周旋未觉忙。壁上字多知店老,岭边松茂喜车凉。丛丛乱篠承欹石,帖帖新荷峦小塘。湆澹恶滩应笑我,为虞鱼腹犯羊肠。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净洗尘埃脚,时来访道林。但知谋隐是,何用入山深。瀹茗延新话,撞钟动苦吟。夜分僧出定,静听海潮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