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服芒鞋步步同,天寒酒薄客情浓。
身如萍水同千里,路入烟萝更几重。
沧海清江共今古,黄花红叶杂秋冬。
暝云自与千峰合,送人归鞍寺寺钟。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九月二十七日与客游龙山》是宋代王铚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客人一同游览龙山的情景,并通过自然景物和季节变化,表达了友情的深厚和岁月的流转。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野服芒鞋步步同,
天寒酒薄客情浓。
身如萍水同千里,
路入烟萝更几重。
沧海清江共今古,
黄花红叶杂秋冬。
暝云自与千峰合,
送人归鞍寺寺钟。
这首诗词诗意深远,表达了作者与客人间浓厚的友情和共同的游山体验。首句描绘了两人穿着朴素的衣服,脚踩草鞋,步履一致,彼此相伴。天寒之时,虽然酒意淡薄,但客情却更加浓厚。
接下来的几句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表达时间和空间的流转。作者将自己和客人比作漂浮在水流中的浮萍,身在不同的地方,却如千里之遥一般相伴。他们的旅途穿越了层层烟萝,道路曲折蜿蜒。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沧海、清江、黄花和红叶等季节景物的交错描绘,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作者将这种变化与今古相连,凝聚着历史的厚重感。最后两句以暝云与千峰的合一为景,描绘了日暮时云雾缭绕山峰,给送别的人增添了凄凉之感。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景物的象征,表达了友情的深厚、岁月的变迁以及离别的凄凉之情。读者在欣赏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情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沧桑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游山文化和山水意境的追求。
谁道重迁是旧班,自将霄汉比乡关。二妃楼下宜临水,五老祠西好看山。再葺吾庐心已足,每来公府路常闲。诗陪亚相逾三纪,石笥烟霞不共攀。
羸羸霜发一衰翁。踪迹年来类断蓬。万里远归双阙下,一身闲在众人中。螭头赐对恩虽厚,雉堞论功事已空。淮上有山归未得,独挥清涕洒春风。
楝树层层细著花,日薰香暖蜜蜂卫。富来傥有论文兴,活火风炉自煮茶。
沧海无波日万艘,山农囷廪自相豪。争看紫橐行阡陌,可对黄甘负酒醪。曲水一觞随意集,成都千骑最头遨。风流儒雅谁公似,增得东嘉地望高。
水泛牌头五里亭,尚留破庙压空坰。松萝阴覆鸦群怪,里社声传土偶灵。幡袅欹竿三丈赤,溪分荒藻数丛青。头陀强解愚夫卜,瓶缶花香带肉腥。
云林入清深,禅房坐萧爽。澄泉洁余习,高鸟唤长往。我无元豹姿,漫有紫霞想。回首山中云,灵芝日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