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九月九日堂红叶二首》

天平山木似花开,青女裁成锦绣堆。
暂借秋光作春色,白衣解遣麴生来。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九月九日堂红叶二首》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九月九日天平山上红叶飘舞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美景的赞叹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意: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天平山上树木如花开般盛放的红叶,以及一位青衣女子将这些红叶编织成堆的场景。作者借秋光寓春色,将秋天的景象与春天的生机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讴歌。白衣解遣麴生来一句,暗示了作者借景抒怀,用美丽的自然景色来宣泄内心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秋天的美景,通过描绘红叶花开的景象,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作者巧妙地将秋天的景象与春天的生机相结合,将秋天的红叶比作春天的花朵,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通过青女编织红叶的场景,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手工艺品的美感,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此外,诗中的白衣解遣麴生来一句,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深意。白衣解遣可以理解为作者借景抒怀,通过欣赏秋天的美景来排遣内心的烦忧和郁闷。麴生来则可能指代作者自身,以及作者在创作中苦心积累的成果。这样的描写使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总之,《九月九日堂红叶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婉约的意象以及妙语连珠的表达,展现了秋天美景的壮丽和生命力的蓬勃,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意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迪。

  • 《题鹤鸣亭》

    林下萧然一秃翁,斜阳扶杖对西风。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贵由来色是空。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客来闲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 《建安遣兴》

    建安酒薄客愁浓,除却哦诗事事慵。不许今年头不白,城楼残角寺楼钟。

  • 《以孟夏唱酬陈子高诗寄季承并借穷愁志及其兄》

    故家不复见中州,插架闻君似邺侯。往事谁能论牛李,旧书聊欲借穷愁。薰莸政自难同器,泾渭悬知卒异流。何事古今朋党祸,力争终以杀身酬。

  •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潭在秋浦桃树陂下余新名此潭)》

    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扫崖去落叶,席月开清樽。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别后经此地,为余

  • 《人日对雪》

    人日逢晴胜,不晴雪亦嘉。当由催剪绿,碎却几梅花。

  • 《斑竹夫人》

    山谷青奴娱夜,秋崖斑媛专房。尔定婕妤失笑,尔孙流落荒凉。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