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夜江心对泬寥,恍兮惚裹有逍遥。
堂堂皓月排空出,自觉精神涌碧霄。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是宋代作家汪莘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月十六日,我出离郡城登上了船只,仿佛像在钱塘江上航行的十七日的船中杂兴。
两个夜晚,船在江心独自行驶,一片宁静,仿佛置身于虚无之中。在这迷离的状态中,我感到自己仿佛在自由自在地漫游。
辉煌的明月高高挂在天空中,照亮了整个夜空。我感觉自己的精神涌向苍穹,如同汩汩流动的碧霄。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登船远行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在九月十六日离开郡城,登上船只,仿佛置身于钱塘江上航行的十七日的船中。他在两个夜晚的航行中感受到了江心的宁静和自由,感受到了自己的精神如碧霄流动的美好感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乘船远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江心景象,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迷离、宁静、自由的意境。
诗中的“两夜江心对泬寥”,形容诗人乘船在江心独自行驶的情景。这里的“泬寥”形容江水的宁静和空旷,与诗人内心的想象和自由感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俗的氛围。
“堂堂皓月排空出”,描绘了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的壮丽景象。明月象征着美好和光明,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向往。明月照亮了整个夜空,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
最后一句“自觉精神涌碧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情感涌动。诗人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如同汩汩流动的碧霄,融入了广阔的天空,与自然相融合,达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地。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好、超然的境界,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抱关故悠悠,挂壁仍駸駸。况此十日病,酒止诗废吟。别来定安否,千万关我心。
可是诗边欠老干,藓床相对话灯残。秋城一夜江湖晚,风雨重阳菊自寒。
茅许禀灵气,一家同上宾。仙山空有庙,举世更无人。独往诚违俗,浮名亦累真。当年各自勉,云洞镇长春。
昨日雨,今朝晴。前月小,后月大。君欲问百年,百年如此过。孰为辱,孰为荣。何者福,何者祸。山中多白云,莫教脚一蹉。
终日在东厢,闲消百刻香。一枰分黑白,双砚列朱黄。荷气侵帘馥,桐阴覆井凉。前知今夕梦,孤榜上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