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夜江心对泬寥,恍兮惚裹有逍遥。
堂堂皓月排空出,自觉精神涌碧霄。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是宋代作家汪莘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月十六日,我出离郡城登上了船只,仿佛像在钱塘江上航行的十七日的船中杂兴。
两个夜晚,船在江心独自行驶,一片宁静,仿佛置身于虚无之中。在这迷离的状态中,我感到自己仿佛在自由自在地漫游。
辉煌的明月高高挂在天空中,照亮了整个夜空。我感觉自己的精神涌向苍穹,如同汩汩流动的碧霄。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登船远行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在九月十六日离开郡城,登上船只,仿佛置身于钱塘江上航行的十七日的船中。他在两个夜晚的航行中感受到了江心的宁静和自由,感受到了自己的精神如碧霄流动的美好感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乘船远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江心景象,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迷离、宁静、自由的意境。
诗中的“两夜江心对泬寥”,形容诗人乘船在江心独自行驶的情景。这里的“泬寥”形容江水的宁静和空旷,与诗人内心的想象和自由感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俗的氛围。
“堂堂皓月排空出”,描绘了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的壮丽景象。明月象征着美好和光明,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向往。明月照亮了整个夜空,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
最后一句“自觉精神涌碧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情感涌动。诗人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如同汩汩流动的碧霄,融入了广阔的天空,与自然相融合,达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地。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好、超然的境界,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江南江北霏霏雨,渔榜渔罾短短篱。斜出一枝青鸟外,东风掩映水仙祠。
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陸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逻兵酣卧忘钟韵,游子欢呼趁鼓声。儿女看灯归较晚,老夫自剔读书檠。
云航飞下北通州,弭楫胶西一战收。千七百艘山日尽,始知飞将有奇谋。
龙虎丹砂炼已成,方瞳绿发佃骨轻。石床半醉海月冷,芝轩长啸天风清。时泛绿觥陪侠客,未骑赤鲤归蓬瀛。朝簪相访惜回驭,屡奏瑶琴太古声。
联镳小憩定林庵,祗欠携壶太子岩。禅律兵机非二致,山僧笑我饱曾参。
早发木兰桡,江行趁落潮。雨分牛脊近,云隔马鞍遥。弟妹成疏阔,交朋竟寂寥。谩持昌歜酒,那得客愁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