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九月西城无涧同陈道士衡上人》

巾衣三客不须同,泉石相看我亦翁。
最惜一轩秋烂熳,芙蓉池上木犀风。

作者介绍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九月西城无涧同陈道士衡上人》是宋代诗人戴表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月的西城,没有涧谷相伴的陈道士和衡上人。
巾衣的三位客人不需要同来,泉水和石头互相凝视,我也成了老人。
我最可惜的是这个秋天的房屋荒芜,芙蓉池边的木犀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九月的西城景象,诗人戴表元以自己的视角表达了对陈道士和衡上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观赏泉水和石头,感叹自己也已经变成了一位老人。他对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秋天的荒凉感到遗憾,同时描述了芙蓉池边木犀飘香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天的西城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和自然景物的深深眷恋之情。通过描述陈道士和衡上人的离去,诗人表达了对友谊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泉水和石头互相凝视的描写,抓住了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意象,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诗人对房屋的荒凉感到遗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遗憾和对生活变迁的思索。最后,描写芙蓉池边木犀飘香的景象,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温馨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美好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希望。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练而具有张力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情、时光和自然的深情表达。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相得益彰,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 《春日野饮》

    十载干戈仅脱身,残年重作太平民。杯铛有趣於中好,花柳无情分外春。不远上元新甲子,肯将短笔怨庚寅。从教蕙帐惊猿鹤,却欲重弹冠上尘。

  •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和程阁学送小春茶韵四首》

    眼看节物去重来,又见寒梢数点梅。草木已随新岁好,冬芽豫占一年魁。

  • 《寄龙井辩才法师三绝》

    山色青冥叶未红,湖光凝碧晓无风。行穷上下两天竺,望断南山龙井龙。

  • 《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 《北来人》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