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低气尚浊,雨细泥益深。
经旬势不止,晚稼日已侵。
闲居赖田食,忧如老农心。
堆场欲生耳,栖亩将陆沉。
常赋虽半释,杂科起相寻。
凶年每多暴,此忧及山林。
号呼天不闻,有言不如喑。
愿见云解脱,秋阳破群阴。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久雨》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云低气尚浊,雨细泥益深。
经旬势不止,晚稼日已侵。
闲居赖田食,忧如老农心。
堆场欲生耳,栖亩将陆沉。
常赋虽半释,杂科起相寻。
凶年每多暴,此忧及山林。
号呼天不闻,有言不如喑。
愿见云解脱,秋阳破群阴。
诗意:
《久雨》这首诗描述了长时间不停的雨水给农民带来的困扰和忧虑。诗中描绘了乌云低垂、空气浑浊,雨水细密而不停,使得泥土越发湿深。雨水连绵不断,已经经过了十天,晚稻已被水浸泡,形势愈发紧迫。诗人把自己比作依赖田地谋生的老农,他的忧虑与老农的心情相似。田间的堆积物已经浸泡得快要生长出耳朵来,农田也即将沉没。尽管苏辙常常写作以忘却忧愁,但是各种烦扰却接连不断地找上门来。每当凶年暴雨频频,这种忧虑也波及到山林之中。诗人呼喊着,但天空却听不到他的声音,有些言语不如沉默。他渴望看到云彩散去,秋阳破开乌云。
赏析:
《久雨》这首诗以苏辙独特的写景手法,深情地描绘了连绵的雨水给农田和农民带来的困境和忧虑。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如低垂的乌云、浑浊的空气、细密的雨水和被水浸泡的农田,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雨水带来的压迫感和忧虑情绪。诗人通过将自己比作老农,将普通农民的生活境遇与自己的心境相结合,展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怀和对农民命运的同情。诗人的呼喊和愿望表达了对雨水的疲惫和对晴朗天气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对困境的解脱和希望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真挚感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忧愁和渴望的境地。
周官人,家豪富。长安通检,最为上户。十年间、兴放心何如,无札锥去处。叹利名,不坚固。使我灰心,转生开悟。行大道、一志无移,
茉莉天姿如丽人,肌理细腻骨肉匀。众叶薿薿开绿云,小蕊大花气淑贞。素馨于时亦呈新,蓄香便未甘后尘。独恨雷五虽洁清,珠玑绮索终坐贫。
绕寺千千万万峰,满天风雪打杉松。地炉火暖黄昏睡,更有何人似我慵。
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锁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一雨一月强,天地同翳如。大风半夜起,上下痛扫除。彼苍不自压,人力端奈渠。不然何特异,摇荡此寰区。痴儿怖惧起,无衣冻不苏。尚恐山岳仆,宁暇小物谋。人生所托微,造化仁有余。明朝木杪静,晏晏看天衢。
安流倏忽起奔湍,非雨非风势使然。尽道川流能险恶,不知世有险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