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本空,与谁为侣。
道得十成,难为共语。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图赞》是宋代释宗绍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居士询问马祖,为何不与万法相依为伴,以图赞美。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居士对于马祖禅师不与万法相依为伴的问题,表达了对马祖为何追求超越形式、超越万法的思考和探索。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万法本空,与谁为侣"表明了禅宗强调超越万法的观念。"道得十成,难为共语"表达了达到真正的道境已经十分困难,难以用言语来描述。这里的"道"指的是佛家的道,即超脱于万法之上的境界。作者通过这两句简练的词句,深刻地阐述了禅宗的基本信念。
这首诗词在表面上看似简单,但蕴含了禅宗的深刻思想。禅宗主张通过坐禅修行,超越世俗的执着和烦恼,达到超脱的境界。"万法本空"意味着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没有实质可言。禅宗追求的是超越万法的境界,超越一切相对的存在,达到真正的自性解脱。
诗词中的"道得十成"表示达到完全领悟佛法的难度,这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难为共语"则意味着这种境界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超越了语言的界限。禅宗的修行强调体验和直觉,超越了概念和言语。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禅宗的精髓,呈现了对于超越万法、达到超脱境界的思考和探索。它提醒人们,真正的境界不在于执着于形式和外在的事物,而是在于超越一切相对的存在,直面内心的本质。这首诗词在禅宗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人们提供了对于生活和修行的深刻思考。
蜀相披荒垒,唐人拓密林。四川襟带重,六诏雾云深。盐米成民业,珠犀作吏箴。官閒无一事,闭合念亲心。
风棱索索许子伯,轺车督邮声赫赫。裔孙德似官亦同,独乘瑞雾开羽翮。金陵城里春色多,疑是六朝旧金碧。只宜细看後庭花,慎莫垂泪江家宅。吴醥那解醉离肠,嗟余自是思归客。荷叶开时杨梅熟,江南江北遥相忆。
滴地酒成冻,喧天鸦诉寒。窗风经怒响,帘日漏温痕。偶尔寻梅去,其如驻屐难。沙鸥脚不袜,故故踏水翻。
老矣书无分,居然眼有花。墨兵非死友,陆諝且生涯。雪後霜逾劲,吟边帽只斜。小儿知我懒,夜诵故諠哗。
人品如许高,不卑一官小。居之以廉勤,王事岂难了。
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那时闲说向,山中友。看丘陇牛羊,更辨贤愚否。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