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怒欲翻屋,汗香仍浃肤。
物方矜外武,吾独畏中枯。
璧月团霜箑,湘波浸竹铺。
为君拚一饮,满意说江湖。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爲寺。復至四明,爲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爲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剧暑戏成》是宋代释宝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风怒欲翻屋,汗香仍浃肤。
物方矜外武,吾独畏中枯。
璧月团霜箑,湘波浸竹铺。
为君拚一饮,满意说江湖。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炎热的夏天景象,同时融入了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夏日的风势愈发强烈,仿佛要把房屋掀翻,而人体的汗水却依旧浸润着肌肤。在外物的威武和壮丽面前,作者却唯独畏惧内在的枯朽和衰败。在这个炎热的夜晚,像珍贵的玉璧和皎洁的月亮一样,寒霜覆盖着幕帘,湘江的波浪轻轻摇曳着竹子。为了君主的繁荣,作者愿意豪饮一杯,满怀满意地述说江湖间的故事。
赏析:
《剧暑戏成》以炎热的夏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夏日的热风正在激烈地吹拂着,给人以不安和不适之感。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炎热环境下,人体的汗水仍然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香气,这种细腻的感觉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作者颇为自嘲地表示,外在的物质世界表现出强大和壮丽,而内心的衰老和枯朽却让他感到恐惧。这种对内外对比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性的深刻感悟。
诗中运用了一些意象和象征手法。璧月和团霜暗示了夜晚的寒冷,而箑则象征了遮挡和保护。这些意象与作者在夜晚湘江边的描写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凉爽的氛围。诗中的湘江和竹子则代表着江湖的景色,与前面的风和汗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为君主的忠诚和愿意为君主的繁荣而豪饮的态度,这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君臣关系和忠诚精神。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炎热夏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生命脆弱性和时间流逝的思考,同时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和对江湖故事的热爱。
頳肩携担又催程,雨许孤灯照壁青。破县残更误传晓,马行十里见明星。
五年黄阁掌陶甄,忧国翻成两鬓斑。初到庙堂温树冷,暂收霖雨岳云闲。春园领鹤寻芳草,小阁留僧画远山。惟有门生苦求见,竹斋花院一开关。
六龙承驭。紫坛平、瑞蔼葱笼拥神都。肃环卫、严貔虎。鸡人行漏传呼。灵景霁、星斗临帝居。旷天宇。微风来、翠幄绕相鸟。对越方初。笳鼓震,饶箫举。阳律才动协气舒。氛祲交祛。物昭苏。抚瑶图。柴类精诚,当契唐虞。思前古。泰平承多祐。包戈偃革,柔远咏皇谟。称文武。四表覆
有唐曾宿万家兵,节制东南十一城。此若得人无寇盗,昔之为守尽公卿。
开花借水,信天姿高胜,都无俗格。玉陇娟娟黄点小,道书:玉女鼻端有黄点。依约西湖清魄。绿带垂腰,碧簪_髻,索句撩元白。西清微笑,为渠模写香色。常记月底风前,水沈肌骨,瘦不禁怜惜。生怕因循纷委地,仙去难寻踪迹。缥槛深栽,彤帏密护,不步轻抛释。等差休问,未容梅品
休日不自休,骑马踏荒径。却扇受景风,今朝我无病。春云閟晨耀,群绿澹相映。山川与朝市,一动自一静。九衢行万人,谁抱此怀胜。不得与之语,萧萧寄孤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