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秋风高,红叶纷满地。
采采黄金华,专此秋富贵。
主翁庭宇静,霜日自清媚。
岂不怀渊明,异榻同梦寐。
春融桃李门,一粲开落易。
愿言坚晚节,香淡有真意。
平生观物心,饮水知秋味。
敢问楚人醒,何如晋人醉。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菊轩吟为刘君章作》是宋代仇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红叶纷满地,大江秋风高。
秋天的大江上,秋风吹得很高,满地上洒满了红叶。
采采黄金华,专此秋富贵。
这里的“黄金华”指的是菊花的黄色花朵,形容其灿烂夺目。作者专程来此地,正是为了感受秋天的富贵景象。
主翁庭宇静,霜日自清媚。
这里的“主翁”指的是刘君章,庭宇静谧,霜日的光辉自然而然地显得明亮动人。
岂不怀渊明,异榻同梦寐。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刘君章的景仰之情,暗示他们心灵相通,共同追求高尚的理想。
春融桃李门,一粲开落易。
这里的“春融桃李门”指的是刘君章家门前盛开的桃花和李花。桃李花开,美丽而易逝,暗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愿言坚晚节,香淡有真意。
作者表达了对刘君章坚守晚节的祝愿,希望他的品德和道义可以经久不衰。同时,诗中还暗示着香烟淡淡的意味,即希望他的行为和言语能够真实而含蓄。
平生观物心,饮水知秋味。
作者表示自己一生都保持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并且通过细腻的感受知道了秋天的味道。
敢问楚人醒,何如晋人醉。
这句诗以问句的形式,询问了楚地的人是否清醒,与晋地的人相比,他们是否有所觉醒。这里的楚人和晋人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暗示了对于人生追求和悟性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刘君章的赞赏和敬仰之情,并以此引发人们对于人生、品德和道义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和隐喻手法,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对比,展示了宋代诗人的独特才情和思想深度。
风舞花旛万缕轻,石炉香冷一灯明。坐来耳目身心静,仿佛慈云礼纖声。
春梅杂落雪,发树几花开。真须尽兴饮,仁里愿同来。
丹青未合便回头,见尽人间事始休。只有百神朝宝镜,永无纤浪犯虚舟。曾临铁瓮虽分职,近得金陵亦偶游。东去西来人不会,上卿踪迹本玄洲。
乡心趋老重,见说买山成。静坐性情淡,孤眠滋味清。樵人时识面,禅客共知名。山色元无垢,溪声自不平。池荷应足制,山蓣想堪羹。九日如今近,思君出峡行。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
恶钳鎚下番身,未必锋芒发露。不惟斩得猫儿,也解煞佛煞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