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巨源》

元无一滴鼓波澜,发得头来海样宽。
举棹迷踪知几许,桃花误作武陵看。

作者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巨源》是宋代释宗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元无一滴鼓波澜,
发得头来海样宽。
举棹迷踪知几许,
桃花误作武陵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宏伟壮阔的海上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广阔和人类的微小。诗人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浩渺的海洋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元无一滴鼓波澜",表达了海洋平静无波澜的景象,元指“初”,这里指海面上没有一丝涟漪,形容海的宽广和平静。

接着的两句"发得头来海样宽",通过运用比喻手法,将头发比作海洋,形容头发的宽阔和海洋的广袤相似。这里运用物象的转换,将微小的个体与广阔的自然景色相联系,凸显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微小和渺小。

最后两句"举棹迷踪知几许,桃花误作武陵看",表达了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可能会迷失方向。桃花误作武陵看,意味着在陌生环境中,人们可能会误认所见的事物,也暗示了人类在面对浩瀚的大自然时,常常容易迷失方向,感到困惑。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海洋的广袤和头发的比喻,展现了人类微小和大自然壮丽的对比。深深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处境的思考,引发人们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 《答山谷先生》

    四篇诗得褭蹄金,妙旨初临法语寻。要我尽除儿子气,知公全用老婆心。平章许事真难可,付嘱斯文岂易任。感激面东垂涕泗,高山从此少知音。

  • 《和傅山父红梅韵二首》

    节士耻随时世妆,若为妩媚著春裳。何如清淡甘天分,莫与儿曹较色香。

  • 《长思仙》

    出家人。要求真。遍计长空绝点尘。明知虚谷神。日为邻。月为亲。天地之中转法身。方知物外人。

  • 《落花(七首)》

    一自相从十八姨,春山游遍故枝移。扑帘时助娇娥绣,点砚常窥骚客诗。国色尚存衣带引,清香不改月明知。蝶来北苑蜂南去,谁向楼头话别离。

  •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

    早擅渊源学,常怀恳款忠。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论谏宁中止,谋谟不苟同。此心谁复识?志士泣秋风。

  • 《端砚六绝》

    至宝非关少识真,都缘未睹十城珍。如何绝域穷南地,却有唐朝辅相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