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
(《省试骐骥长鸣》诗,见《丹阳集》)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句
微云淡河汉,
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
萧萧顾乐鸣。
中文译文:
微薄的云朵浅浅地漂浮在宽广的河流天空之间,
细雨点点滴落在梧桐树上。
一辆辆车马徐徐驶来,怀着美好的乡愁,
凄凉的风响起,回望欢快的鸟鸣。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微云、淡河汉和疏雨滴落在梧桐树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云淡河汉的描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宽广的胸怀,而滴落在梧桐树上的细雨则带给人们一种凄凉和伤感的情绪。而诗中的车马、鸟鸣,则意味着诗人对家乡和温暖的回忆,并以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幸福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富有意境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世界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展示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诗中用云、河、雨、树、车马和鸟鸣等形象的描写,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使整首诗具有朗朗上口的诗歌韵律,给人一种愉悦的享受。作者孟浩然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幸福的向往,给人以温暖和感动。
江行初见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无人肯相送,庐山犹自过湖来。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以送之。时正之被召淮阳堂上曾相对。笑把姚黄醉。十年离乱有深忧。白发萧萧同见、渚江秋。履声细听知何处。欲上星辰去。清寒初溢暮云收。更看碧天如水、月如流。
菊露晴黄,枫霜晚翠。重阳气候偏如此。异乡牢落怕登临,吾家落照飞云是。举扇尘低,脱巾风细。灵苗医得人憔悴。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