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余莫放西湖景,步步苍苔岸岸松。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渑水燕谈录》卷七、《隆平集》卷五),爲魏县尉,通判潮州。真宗时入直史馆,歷知寿州、滑州,除两浙、京西等路转运使。仁宗即位,入爲三司户部副使,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天圣二年(一○二四)知河南府。三年,徙并州(《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三)。累迁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七年,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永兴军。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同平章事。五年,罢爲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潮阳新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等,均佚。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陈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四有传。今录诗五十首。
诗词:《句》
朝代:宋代
作者:陈尧佐
公余莫放西湖景,
步步苍苔岸岸松。
中文译文:
请不要错过西湖的美景,
一步步在青苔斑驳的岸边,翠绿的松树间徜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尧佐所作,描绘了西湖的景色。诗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景色的珍惜之情。
首句“公余莫放西湖景”,表达了作者对读者的呼唤,希望读者不要错过西湖的美景。这句话中的“公余”是指大家的闲暇之余,也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通过这样的开头,作者将读者和自己纳入了同一个情感空间,共同感受西湖的美景。
第二句“步步苍苔岸岸松”,通过描绘景物的方式来展现西湖的美丽。苍苔和岸边的松树是西湖常见的景观元素,也是西湖独特的自然特色之一。苍苔生长在岸边,使得岸边的景色更加苍翠,而松树则给人以高大挺拔的印象。通过“步步”和“岸岸”的重复,作者在诗中营造了一种徐徐行走的节奏感,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西湖的美景。
整首诗词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景色,但又带有情感的呼唤和共鸣。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推崇,也可以在诗中找到与作者共同的情感体验。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西湖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一派清江两岸平,湿云将雨暗柴荆。十年一觉荆州梦,通济江头沌里行。
清樽泛菊。共剪西窗烛。一抹朱弦新按曲。更遣歌喉细逐。明朝匹马西风。黄云衰草重重。试问剑歌悲壮,何如玉指轻拢。
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头。夕阴生远岫,斜照逐回流。此地动归思,逢人方倦游。吴兴耆旧尽,空见白蘋洲。
房公昔漂泊,置酒此鸣琴。人事有忧乐,山光无古今。风流俱寂寞,结构尚萧森。松竹含虚籁,犹疑弦上音。
而立之年不啻过,十分减尽少年豪。吃它官饭如何稳,着了朝衫说甚高。勤向溪山供日课,剩栽花木足年劳。客来不周嗟无肉,菜本新添数百窠。
人人有个生缘,且非东土与西天。击珊瑚树枝枝好,撒水银珠颗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