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句》

月落松陵晓,风生笠泽秋。

作者介绍

石延年(九九四~一○四一),字曼卿,一字安仁,先世幽州(治所在今北京)人,家于宋城(今河南商丘)。真宗时,以三举进士补三班奉职。仁宗天圣四年(一○二六),知济州金乡县。后改通判干宁事、永静军。入爲大理评事、直集贤院。明道元年(一○三二),加馆阁校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一)。景祐二年(一○三五),通判海州(同上书卷一一六)。康定元年(一○四○),奉使河东(同上书卷一二七)。二年二年,以太子中臺、秘阁校理卒于京,年四十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四《石曼卿墓表》)。有《石曼卿集》(《郡斋读书志》卷一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作《石曼卿诗》)一卷,《宋史·艺文志》作《石延年诗》二卷。《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石延年诗,以抄本《两宋名贤小集·石曼卿集》一卷(原本藏臺湾,北京图书馆有缩微胶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四部丛刊》本)等书所引。又清李振纲辑《石学士诗集》一卷(道光二十年刊本),较底本收诗爲多,今删其重出,以其所余参校诸书所引,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和残句合编一卷。

作品评述

《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石延年。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落松陵晓,
风生笠泽秋。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诗中描绘了月落时的松陵和早晨的景象,以及秋天风吹起时的笠泽。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两幅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首句"月落松陵晓"描绘了月亮从松陵上落下的情景,在清晨的时刻,月光逐渐消失,天空逐渐明亮。这一景象传达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给人一种温和而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风生笠泽秋"则描绘了秋天风吹起时的笠泽。"笠泽"是指沼泽地,暗示了湿润的秋天景象。诗中的"风生"使人感到秋风瑟瑟,给人一种凉爽和清新的感觉。整句表达了秋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生机。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清晨和秋天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时间流转的思考。这首诗给人以安宁和宁静之感,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自然界和时间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 《闲居》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高高琅琊台,台下生菌簵。照车十二乘,光彩不足谕。既当少微星,复隐高山雾。金丘华阳下,仙伯养晦处。茅茨对三峰,梧桐开一路。神溪绕皋陆,樵牧自成趣。时登青冥游,若从天江度。墟里献薇蕨,群公致衣缕。深沉复清净,偃仰视太素。猛兽识宾仆,赪霞知早暮。峨峨云龙开,忽有

  • 《有怀重送斛斯判官》

    苍苍烟月满川亭,我有劳歌一为听。将取离魂随白骑,三台星里拜文星。

  • 《偈颂一百零四首》

    灵江月,中岩月。交影松萝,断猿啼切。声色纯正真见一边,骑声盖色天然别,别别,明觉掀眉,长庚吐舌。

  • 《南歌子》

    梁苑千花乱,隋堤一水长。眼前风物总悲凉。何况眉头心上、不相忘。因梦聊携手,凭书续断肠。已惊蝴蝶过东墙。更被风吹鸿雁、不成行。

  • 《次韵和李公达见寄》

    五分符竹尽吾乡,圣主恩私溢故常。揽辔岂能清北道,支筇时得问西堂。湖边冻柳生春意,月下晴梅动暗香。乘兴可能同一醉,闻君筋力尚坚强。少年初见一经横,籍籍文场蔼俊名。抗志直思追二祖,得官今乃后诸生。赐袍便欲期芳草,贺酒犹能及落英。我亦林泉有归兴,待君吟啸乐升平。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