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似碧澜堂上望,疏疏烟树漠汀洲。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渑水燕谈录》卷七、《隆平集》卷五),爲魏县尉,通判潮州。真宗时入直史馆,歷知寿州、滑州,除两浙、京西等路转运使。仁宗即位,入爲三司户部副使,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天圣二年(一○二四)知河南府。三年,徙并州(《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三)。累迁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七年,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永兴军。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同平章事。五年,罢爲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潮阳新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等,均佚。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陈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四有传。今录诗五十首。
《句》是宋代诗人陈尧佐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争似碧澜堂上望,
疏疏烟树漠汀洲。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碧澜堂上的景色,以及疏疏落落的烟树和孤寂的汀洲,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色。首句"争似碧澜堂上望"表达了诗人对远处碧澜堂景色的向往之情。碧澜堂是一座高楼,诗中的"望"意味着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远方的景色。这种视角使得诗人能够欣赏到更为广阔的景色,增加了诗词的壮美感。
第二句"疏疏烟树漠汀洲"则描绘了近处的景色。烟树稀疏地分布在汀洲上,形成了一种孤寂而悠远的景象。烟树的形象给人以凄美和寂寥之感,与碧澜堂的高远景色形成了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诗中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以及对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渴望和对宁静、美丽的追求。读者在阅读此诗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可以在诗中找到对内心愿景的共鸣。
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绕舍惟藤架,侵阶是药畦。更师嵇叔夜,不拟作书题。方拙天然性,为官是事疏。惟寻向山路,不寄入城书。因病多收药,缘餐学钓鱼。养身成好事,此外更空虚。微官如马足,只是在泥尘。到处贫随我,终年老趁人。簿书销眼力,杯酒
千崖无树作炊烟,峡内为生也可怜。探水得柴如宝藏,卖茆成俗满村船。
称味栾城旧,潜光谷口栖。雄文联组绣,高论吐虹霓。遽忽悲丹旐,无因祀碧鸡。徒嗟太丘德,位不至公圭。
共是多情惜岁华,故应美酒送生涯。金齑细斫秋风鲙,玉髓新烹谷雨茶。每爱芙蓉依北渚,还思蝴蝶过西家。江南三月莺啼遍,不信樱桃未著花。
只欠退之盘谷序,已成摩诘辋川图。暮年宁复须西子,不用扁舟向五湖。
好诗如灵丹,不杂膻荤肠;子诚欲得之,洁斋祓不祥。食饮屑白玉,沐浴春兰芳。蛟龙起久蛰,鸿鹄参高翔。纵横开武库,浩荡发太仓。大巧谢雕琢,至刚反摧藏。一技均道妙,佻心讵能当。结缨与易箦,至死犹自强。东山七月篇,万古真文章。天下有精识,吾言岂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