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似碧澜堂上望,疏疏烟树漠汀洲。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渑水燕谈录》卷七、《隆平集》卷五),爲魏县尉,通判潮州。真宗时入直史馆,歷知寿州、滑州,除两浙、京西等路转运使。仁宗即位,入爲三司户部副使,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天圣二年(一○二四)知河南府。三年,徙并州(《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三)。累迁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七年,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永兴军。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同平章事。五年,罢爲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潮阳新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等,均佚。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陈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四有传。今录诗五十首。
《句》是宋代诗人陈尧佐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争似碧澜堂上望,
疏疏烟树漠汀洲。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碧澜堂上的景色,以及疏疏落落的烟树和孤寂的汀洲,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色。首句"争似碧澜堂上望"表达了诗人对远处碧澜堂景色的向往之情。碧澜堂是一座高楼,诗中的"望"意味着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远方的景色。这种视角使得诗人能够欣赏到更为广阔的景色,增加了诗词的壮美感。
第二句"疏疏烟树漠汀洲"则描绘了近处的景色。烟树稀疏地分布在汀洲上,形成了一种孤寂而悠远的景象。烟树的形象给人以凄美和寂寥之感,与碧澜堂的高远景色形成了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诗中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以及对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渴望和对宁静、美丽的追求。读者在阅读此诗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可以在诗中找到对内心愿景的共鸣。
范公深忧天下日,仁祖爱民全盛年。遗庙只今香火冷,时时风叶一骚然。
横江白浪涌崔嵬,应是波神羽卫来。陛戟百重驰道远,舳舻千里峭帆开。缓如积雪飞霜路,急似砅崖转石雷。惟有东西争渡者,暮还朝往任相催。
霜重榆关下角鹰,水寒蒲类半成冰。马嘶部落征笳动,夜月穹庐泣李陵。
可怜又误江南景。雨腻风喧愁入暝。依稀碧玉水边魂,憔悴绿珠楼外影。点点随人习远近。薄幸相逢情怎忍。年年三月化香尘,天上人间看梦醒。
高位莫能舍,舍之世所贤。云车游日华,岂比龙楼前。寝疾乃就枕,情感唯灵仙。帝鸿思道宗,臣彭亦长年。天书加羽服,又许归东川。镜水涵太清,禹山朝上玄。诚亡真混沌,玉立方婵娟。素业作仙居,子孙当自传。门多松柏树,箧有逍遥篇。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
我不异人,人心自异。人有亲疏,我无彼此。水陆飞行,等观一体。贵贱尊卑,首足同己。我尚非我,何尝有你。彼此俱无,众泡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