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胜亡国恨,独有爱山心。
张俞,字少愚,又字才叔(《青琐高议》前集卷六),号白云居士,益州郫(今属四川)人。屡试进士不第。仁宗宝元初,西夏事起,曾于蜀上书陈攻取十策,诏赴阙。庆历元年(一○四一),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不就(《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三三)。隠居青城山白云谿,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余年,卒年六十五。有《白云集》,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传。今录诗二十九首。
《句》是一首宋代张俞所写的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可胜亡国恨,
独有爱山心。
这首诗词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倾诉。下面是对该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的第一句“可胜亡国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悲痛。这句诗传达了一种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它暗示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的命运可能面临着风险和挑战,使人感到痛心和无奈。
诗的第二句“独有爱山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在国家动荡的时刻,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和精神寄托于大自然之中,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慰藉。这句诗展示了作者对山水的独特情感,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净化之地。通过热爱山水,作者寻求超越世俗的安抚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和个人情感的对比,呈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作者在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之间面临着选择和平衡的困境。尽管国家的命运令人忧虑,但作者在大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安慰和归属感。这种矛盾和挣扎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索。
总之,张俞的《句》通过对国家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中的矛盾和挣扎使得诗意更加深刻,引发读者对国家与个人命运、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首诗词既具有时代性的价值,也给人以启示,使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一派寒滩度白云,几重危磴远红尘。奇礓烟合松筠古,绀殿香浮栋宇新。玉响碧潭鸣地籁,瀑垂苍岭挂天绅。潜虬未用升云去,乞取晴天畀散人。
晓河回北陆,夕雨净西郊。水足鱼忘喣,林寒鸟恋巢。阁苔浮绿晕,社橘老丹包。谁与同真想,清风是淡交。
三五新正忆故园,屑云糜玉闹春盘。小奴解作江南意,远客都忘岁暮寒。梅欲斗圆忙着子,雪如争巧故成团。玉厓太仆真清吏,莫认明珠按剑看。
雪满中庭月映林,谢家幽赏在瑶琴。楚妃波浪天南远,蔡女烟沙漠北深。顾盼何曾因误曲,殷勤终是感知音。若将雅调开诗兴,未抵丘迟一片心。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古语云煎水不煎茶。)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
欲士心胸塞,高人眼目醒。罗浮夜半日,南极海中星。观心无别法,问梦有前人。夜或长于夜,身还外此身。万种由心造,千灵并我生。病中闻蚁斗,司处喜驴鸣。天因断鳌立,人共倮虫生。积气元无物,含灵总有情。坏衲归杜窖,还舟上玉天。莫疑佛富贵,不信鬼神仙。功名只可笑,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