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里酒盃浮太白,梦回香塚上孤青。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句》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愁里酒杯浮太白,
梦回香冢上孤青。
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过去的回忆。首句中的"愁里酒杯浮太白"表达了作者情绪低落,为了排解忧愁而饮酒,酒杯中的酒液仿佛变成了皎洁的明月。"太白"指的是明亮的月光,也可以引申为杨白劳的别称,暗示了作者自己的孤独和无助。整句意境深沉,通过对愁苦和酒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伤情绪。
第二句中的"梦回香冢上孤青"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梦回"指的是在梦中回到过去的场景,"香冢"是指墓地,"孤青"则指独自站立的青苔。整句意味着作者在梦中回到了过去,站在已故亲人的坟墓前,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亲人的离去,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对愁苦和回忆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伤和孤独。诗词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以及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词创造出一种幽静、凄美的氛围,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离别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务得终多惧,图全敢叹穷。懒能争口腹,差觉负儿童。客久丛咨怨,年衰绝变通。云台少冯衍,未必尽人雄。
万里云萍一酉阳,便将和气压荒凉。挽回梅萼依明烛,管领椒花入寿觞。笑里不知熊轼重,醉馀犹记博山香。只因腊雪成佳集,等到春来味更长。
甲戌王春试集英,小臣曾是老门生。苍颜华发鵷行里,也听钧天九奏声。
舣棹枫林外,平沙走晚晴。秋深红鹤至,波动白鸥惊。荻浦留三日,江州计几程。夜来风色好,行不待天明。
我本南溪老,手弄溪中云。诵诗爱招隐,读骚续湘君。忽捧公府核,遂远先人坟。春暮归未得,落花政纷纷。
十月十有五,败叶堆云,寒风推户。明窗下,东司头,东行西行,总是提持处。参玄人,须记取,古人有言兮,百岁光阴切莫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