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暇南浮海,何妨夜把螯。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句》是一首宋代晏殊的诗词,它表达了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对于远离尘嚣和烦扰的向往和渴望。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未暇南浮海,
何妨夜把螯。
诗意:
这两句简洁而意蕴丰富的诗句,传达了晏殊对于安宁与宁静的追求。第一句“未暇南浮海”,表达了他没有时间去南方的海洋漂泊,意味着他忙于琐事而无法远离喧嚣的尘世。第二句“何妨夜把螯”,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抓螃蟹的情景,这是他在忙碌生活之余,寻求片刻宁静的方式。通过这两句诗,晏殊表达了对于安宁、自由和远离世俗纷扰的向往。
赏析:
《句》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晏殊内心的情感和渴望,具有深远的意义。诗词中的"南浮海"和"夜把螯"是一种象征,通过对南方海洋和捕蟹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自由和宁静的追求。他希望能够摆脱纷繁的世事,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宁之所。这种对于远离尘嚣的向往在忙碌的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所感知,因此这首诗词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晏殊以简洁、寥寥数语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使诗词更具有感染力和思考的空间。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追求内心宁静和纯粹的向往,同时也反思自己在繁忙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个人情感,向人们传递了一种对于内心自由和安宁的渴望,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
不见陶家门外柳,柴扉一径遥通。闭门终日掩清风。感君高节,绿荫向人浓。篱落萧疏鸡犬静,日长飞絮濛濛。先生一醉万缘空。经时高卧,不到翠阴中。
宿雾初披縠,晨霞暂照梁。千金经换笑,七驾未成章。尘暗神妃襪,衣残侍史香。深情传宝瑟,终古怨清湘。
异枝同颖绕祥云,贡入南州瑞木新。并影薰风舞交翠,要知仁政在斯民。
山间藜杖看初春,忽报沧洲除命新。今日昌黎司宪部,几年陆贽任词臣。扶持世道岂无策,宗主时贤今有人。老懒贵游书尽绝,一诗隃寄霅江滨。
萧条安化驿,倦客思悠哉。积水连天阔,青山送客来。疏篱风卷叶,败屋雨生苔。寄语淮阳旧,人今放逐回。
佳花香蔼蔼,老柏意萧萧。如何苍翠质,许附繁柔条。仙人踏锦障,衬步武夷桥。愿托岁寒心,凌虚上烟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