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千骑去,埋玉几人归。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歷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復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爲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句》是宋代曾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句
摸金千骑去,
埋玉几人归。
中文译文:
寻找金子的千骑出发,
埋葬玉器的几人归来。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摸金和埋玉的比喻,抒发了对追求财富和珍宝的渴望,以及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借用了摸金和埋玉这两个形象生动的动作,来表达人们对财富和珍宝的追求。摸金是指寻找金矿,希望能够找到财富和贵重的金子;而埋玉则是指将珍贵的玉器埋葬,以保存其价值和尊贵。诗中的千骑和几人,形象地表达了追求财富和珍宝的众多人群。
然而,诗中并未交代摸金的骑手和埋玉的人的结局,而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他们的行动和归来。这种留白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思考的空间。诗词中的摸金和埋玉,可以被理解为对物质追求和人生意义之间的思考。诗人曾几通过这种简洁的表达,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让人们思索在追求财富和珍宝的同时,是否应该思考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总而言之,这首《句》通过摸金和埋玉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财富和珍宝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留白和简洁的表达方式,诗人引导读者思考追求财富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征衣浪自染京尘,骨相终寒不是清。大似有缘乘下泽,多应无分直承明。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平常行一步,却不堕平常。尽道脚长短,谁知脚短长。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铜壶滴漏初昼,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踏舞重拜,圣寿南山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