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句》

当时已自传衣钵,羞愧犹为食肉僧。

作者介绍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六六)。通判荆南军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试知制诰。岳父富弼当政,避嫌出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爲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太原府。神宗立,復爲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熙宁三年(一○七○),擢枢密副使(同上书卷二一三)。四年,进参知政事。因数论新法,出知亳州,歷渭州、成都府、河阳府。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晚年爲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简。有《灊山集》(《鹤林玉露》乙编卷四),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六《冯文简公京传》。《宋史》卷三一七有传。今录诗七首。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句》是宋代冯京创作的。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时已自传衣钵,
羞愧犹为食肉僧。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冯京对自己的内心矛盾和愧疚之情。诗中提到了传衣钵和食肉僧,传衣钵是指接受佛教出家的传授,成为僧侣的象征,而食肉僧则是指僧人违背佛教戒律,食用肉食。作者自述当时已经接受了传衣钵成为僧人,但他对自己违背佛教戒律食用肉食的行为感到羞愧和愧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传衣钵和食肉僧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内疚感。传衣钵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象征,代表了接受佛教的教义和禁欲的生活方式。然而,作者承认自己曾经违背了这种生活方式,食用了禁忌的肉食,因此感到羞愧和愧疚。

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在佛教信仰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冲突。它揭示了作者对自己的矛盾情感的思考和反思,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佛教教义的尊重和自责。通过这种内心的矛盾,诗人展示了对道德和宗教规范的思考,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反省。

这首诗字数简短,但表达了深刻的内心感受,使读者能够思考自我道德选择和内心的矛盾。它展示了作者对自己的坦诚和批判精神,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冲突和选择中保持清醒和责任感。

  • 《赠道士张易》

    道人生长清淮西,地荒战血孤鬼啼。饱知浊世一朝菌,摆落羁馽全天倪。穿霞踏月半区宇,山水名胜随攀跻。我来欣逢大条左,握手便许论刀圭。蕊珠七言素探讨,敷析秘奥开群迷。绵绵玄牝斡两曜,夜半虚室腾虹霓。同居蜀客话清简,物理返笑庄生齐。坳堂烛暗坐顷刻,石头路净缘高低。

  •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 《再题青城山》

    万里清游不暇慵,双旌换得一枝筇。来从井络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峰。海内闲身输我佚,山中佳气为人浓。题诗试刻岩前石,付与他年苏晕重。

  • 《浣溪沙》

    野饮松下,设松黄汤,作此阕。罗袜空飞洛浦尘。锦袍不见谪仙人。携壶藉草亦天真。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

  • 《春日偶作》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 《题梅仙坛》

    吏隐清风几百年,长松修竹满坛前。汉皇若听三书谏,未必先生便肯仙。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