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霜染枫叶,皓月腊芦花。
杨徽之(921~1000)宋代官员、宋初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字仲猷,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后周显德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校书郎,集贤校理,累官右拾遗。因文才出众,曾奉诏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负责诗歌部分。真宗时官至翰林待读学士。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恶非道以干进者,后患足疾而卒,谥文庄。
杨徽之,五代后梁龙德元年(921年)生。自幼刻苦勤学。当时,同邑前辈江为、江文蔚是江南诗赋名家,杨徽之事以师礼,久后,便与之齐名并著。
20多岁时,杨徽之就学于浔阳庐山学舍。后潜行绕道,赴中原后周王朝应举。翰林学士窦仪和枢密直学士王朴等见其文章,都叹为奇才。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杨徽之登进士甲科,被礼部擢置“殊等”16名内上奏。周世宗柴荣命近臣复核,只有杨徽之等4人中选,授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秘阁校理,后升著作佐郎、右拾遗。深受宰相范质器重,学士窦俨推荐其同修礼乐书。
宋太祖赵匡胤禅代登位之初,知杨徽之于前朝曾讥议他,将欲加害,因其弟赵光义(太宗)力保而得免,贬出为唐州方城监税。复因建言得罪,再贬为陕西凤翔府天兴县令。府帅素知其名,予以礼遇。平定后蜀之后,调任嘉州峨嵋县令。杨徽之常与玉津令宋白吟咏唱酬,他们的许多诗词,广被传诵,文教为之振兴。杨徽之两任县职,清廉自守。开宝二年(969年),复职为著作佐郎,掌管盐谷数年。大臣薛居正曾向太祖荐杨徽之可为相,不见用。乃出知全州(今属广西)。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召杨徽之为左拾遗,回朝又升右补阙。太宗好诗,久慕杨徽之诗名,见面索要其平生所作,因献数百篇及谢诗以进,其末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等句。太宗特选其十联警句,亲书于御屏风上。杨徽之又献《雍熙词》10篇,太宗为和韵酬答,每有御制诗,也都赐赠给杨徽之。杨徽之有病,即遣太医往视。旋迁御史、库部员外郎、判刑部南曹、同知差遣院等职,赐予金章紫绶。又奉诏与李昉等汇编前代文章,成《文苑英华》1000卷,是为宋代四大类书之一。杨徽之还受命编诗180卷(一作200卷)。后历迁刑、兵二部郎中,并同知京朝官的考课。端拱元年(988年),拜为左谏议大夫,旋出知许州(今河南许昌)二载,入朝判史馆事。太宗召见,特加史馆修撰,兼判昭文馆、集贤院。任职期间,杨徽之建议于太学增加通经术、有专长者为博士,分教皇家及权贵子弟。太宗有意委其以大任,因受反对者诬谤,贬出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又改调为镇安军行军司马。不久,太子赵恒受命为开封府尹,特召杨徽之为左谏议大夫、开封府判官(一说为推官)。嗣后,兼任太子左庶子,进给事中。
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即拜杨徽之为工部侍郎、枢密直学士。咸平元年(998年),转为礼部侍郎,仍兼学士。旋称病,求解除近职,改授兵部侍郎兼秘书监。真宗欲多起用耆德老成的学者为自己讲学,乃特设置翰林侍读侍讲学士之职,命杨徽之为侍讲学士,仍兼秘书监,同时受命的还有夏侯矫等4人。杨徽之利用侍讲机会,多向皇帝纵论天下利弊。不久,称脚病告老。真宗特取名药赐予疗治。值郊礼大典,杨徽之虽不能扈从,但仍受加封赏赐。
次年,真宗北巡,杨徽之入宫辞送,真宗对其温慰恳挚;北巡途中,还手诏存问。咸平三年(1000年)正月,真宗还都,特派人慰谕,当日,杨徽之疾笃去世。诏赠兵部尚书,赐钱50万,绢500匹,官给营葬。杨徽之无子,因录用其女婿、外孙、侄孙等官职。后来,夫人王氏卒,朝廷同样优厚赐葬。景佑二年(1035年),追崇先帝旧臣,升赠杨徽之为太子少师,赐谥“文庄”。
《宋史》称:“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嫉非道以干进者。善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
杨徽之有诗文集20卷传世。宋僧文宝曾高度赞美其诗,称:“当以天地皓露涤笔于金瓯雪碗中,方与此诗神骨相投。”清代纪晓岚甚至说,在当时诗坛的“一望黄茅自苇之中”,杨徽之的诗“如疏花独笑”(《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二)。
《句》是唐代诗人杨徽之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新霜染枫叶,皓月腊芦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使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诗中的两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色,分别是枫叶被新霜染红和腊月中皓月下的芦花。这些景象通过作者的笔触呈现出来,营造出一种宁静、美丽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示了杨徽之深厚的诗词功力。首句"新霜染枫叶"描绘了秋天的第一场霜降,枫叶在霜的映衬下呈现出鲜艳的红色,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受。第二句"皓月腊芦花"则刻画了腊月中皓月下的芦花景象,月光的照耀下,芦花散发出柔和的光芒,给人以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简短的两句诗,将秋天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杨徽之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语,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描绘的景色,同时也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传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独特感悟,展现了杨徽之优秀的写作技巧。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准确的词语选择,诗中呈现出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宁静。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吾闻海上多云气,万状千形各殊异。人间亦有亦等奇,二钟之山盖其类。高崖凌空上摩云,下有岩隙颇幽邃。料应自古水泷濯,弹空蜂房悬师鼻。玲珑断续瘦入骨,奇怪嶙峋复苍翠。身如抵掌在灵谷,又若謦咳发深隧。笙竽金石不一音,风浪翻腾随所寄。我来天晴江面平,遂得优游访天秘。
湛湛直通龙渡水,虢虢傍过鹿头山。
相公倦台鼎,要伴赤松游。高牙千里东下,笳鼓万貔貅。试问东山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谢公不。孺子宅边水,云影自悠悠。占古语,方人也,正黑头。穹龟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金印沙堤时节,画栋珠帘云雨,一醉早归休。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
主人同露坐,明月在高台。咽咽阴虫叫,萧萧寒雁来。影摇疏木落,魄转曙钟开。幸免丹霞映,清光溢酒杯。
江边出相送,君去我当返。徘徊未忍还,孤帆夕阳远。
熠熠蜚鸟,振翮愿升。去其南陵,集于北陵。耻与黄口,附风超腾。鹤鸣在皋,鴚惨于冰。翼彼南风,亦怀其乘。我思伊人,终莫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