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辕。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援笔醉醒语,携筇前后村。
是非襟度外,客至总休论。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觉华山居三首》是宋代仲并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辕。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译文:
突然起身开启郊外门扉,急忙回到繁华的朝市之中。
主君的恩德如同父母般深厚,而这座山峰也是广阔的世界。
诗意: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山居的生活与朝市的喧嚣之间的对比。他在山居时思念主君,感受到主君对他的深厚恩情,认为这种恩情就像父母对子女的深爱一样。同时,他也认识到山峰的广阔和壮美,感叹山峰与世界同样辽阔。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山居和朝市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主君的思念和对山峰的赞美之情。诗人使用了倏起、亟回等词语,展现了他快速离开山居的冲动和迅速回到朝市的急迫感。他将主君的恩情比喻为父母的爱,突显了主君对他的重视和关怀。而山峰则被描绘为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以其高远、广博的景象来衬托出主君的恩德之伟大。
第二首:
援笔醉醒语,携筇前后村。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译文:
拿起笔醉醒时言语流畅,随身携带竹杖游历各个村落。
主君的恩德如同父母般深厚,而这座山峰也是广阔的世界。
诗意:
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山居中的生活,他醉醒之时言辞流畅,用笔写下心中的感慨。他带着竹杖游历各个村落,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人间的风情。他再次表达了对主君恩德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再次赞美了山峰的广阔和壮美。
赏析:
这首诗继续描述了诗人在山居中的生活,他在醉醒之时笔墨流畅,用诗言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带着竹杖前往各个村落,感受自然和人情的美好。通过描绘自己的行动和感受,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主君对他的恩德以及山峰的壮丽景象。
第三首:
是非襟度外,客至总休论。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译文:
是非纷争与我无关,客人到来总是停止争论。
主君的恩德如同父母般深厚,而这座山峰也是广阔的世界。
诗意:
诗人表示自己不被是非之争所困扰,对于琐碎的争议不感兴趣。当客人来访时,他们也会停止争论。诗人再次表达了对主君恩德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再次赞美了山峰的广阔和壮美。
赏析:
这首诗词强调了诗人远离是非之争的态度,他将自己与这些争论分离开来,保持内心的宁静。他认为来访的客人也会停止争论,突出了他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诗人再次赞美主君的恩德和山峰的壮丽景象,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总结:
《觉华山居三首》是仲并创作的一组诗词,通过对比山居和朝市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主君的思念和对山峰的赞美之情。诗人将主君的恩情比喻为父母的爱,突显了主君对他的重视和关怀。同时,山峰被描绘为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以其高远、广博的景象来衬托出主君的恩德之伟大。这些诗词展示了诗人在山居中追求宁静和美好的心境,以及他对主君的忠诚和感激之情。
思昔祥符日,先皇建景灵。六飞亲奠币,万国尽来庭。睹物知全盛,闻声识典刑。孤臣肠九折,不忍视斯铭。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曲阑护春小园内,芳草芊绵织新翠。屏山牡丹开暖风,吹堕轻红粉香碎。谁家儿女蜀锦裆,柔发初剃靛色光。两两三三戏晴昼,欢呼竞出花台傍。秋千木架双旗插,彩绳低垂画板滑。向前推送身转高,架上连环韵鸣轧。脚尖背蹴香尘飞,珠汗微沾金缕衣。丹青假面恣涂抹,舞腰更把斓斑围。
潮满桐江上,秋风洗印时。字民知最近,占位莫嫌卑。纸尾书名大,松边得句迟。定怀东阔老,无复寄来诗。
帐底吹烟香自薰,镜前含笑意生春。经年不道君恩薄,郤是恩深更误人。
欲上千级阁,问天三四言。未尺数十登,心目风浪翻。手手把惊魄,脚脚踏坠魂。却流至旧手,傍掣犹欲奔。老病但自悲,古蠹木万痕。老力安可夸,秋海萍一根。孤叟何所归,昼眼如黄昏。常恐失好步,入彼市井门。结僧为亲情,策竹为子孙。此诚徒切切,此意空存存。一寸地上语,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