箯舆选胜暑风轻,渺渺西岑得化城。
应供佛元无往相,教忠皇为锡嘉名。
竹窗栉发晨光薄,松径褰裳午荫清。
安得一单长寄此,跏趺静看篆香萦。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觉空寺》是宋代程公许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觉空寺为背景,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色和寺庙的氛围,表达了对佛教信仰和忠君爱国之情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
箯舆选胜暑风轻,
渺渺西岑得化城。
应供佛元无往相,
教忠皇为锡嘉名。
竹窗栉发晨光薄,
松径褰裳午荫清。
安得一单长寄此,
跏趺静看篆香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觉空寺清晨的景色和寺庙的氛围。首句“箯舆选胜暑风轻”,表达了暑天清晨微风拂面的宜人感受。接着描述了西岑(指觉空寺所在地)的山峰,以及觉空寺在山间的宁静清幽。
下一句“应供佛元无往相”,表达了觉空寺供奉佛陀的庄严与尊敬。这里的“佛元”指的是佛陀,诗中表达了对佛陀无处不在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教忠皇为锡嘉名”,表达了忠君爱国的情感。诗人将觉空寺与忠君之道相连,赞扬了皇帝的仁德与明智,并将觉空寺视为受皇帝赞赏的地方。
接下来的两句“竹窗栉发晨光薄,松径褰裳午荫清”,继续描绘了觉空寺清晨的景色。竹窗透出的晨光微弱而柔和,松树的小径在午后提供凉爽的遮荫,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最后两句“安得一单长寄此,跏趺静看篆香萦”,表达了诗人的心愿。他希望能有机会长期居住在觉空寺,以静坐的姿势细细品味篆刻艺术和香烟袅袅的寺庙氛围,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启迪。
整首诗以觉空寺的景色和氛围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信仰及忠君之情,展示了诗人的感悟和对心灵追求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将自然与信仰融为一体,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寺占灵峰更近州,喧阗驺从锦缠头。歌锺乍奏晴雷殷,戈甲急趋春水流。几处醉眠方枕藉,一城谣俗重嬉游。贤侯惠意民知否,几刻严堙为尔留。
秋崖劲笔敌黄陈,贽卷当年许望尘。十载江湖春雁断,万山烟雨石羊新。余生敢忘尊前话,先正曾同席上宾。今日相逢两家子,可无努力继前人。
子云世所贱,既死名乃传。至今读其书,共言以为贤。必待成丘垅,何如用当年。贵耳不重目,斯人真可怜。
四壁旧贫宁畏盗,一枝虽小易容巢。
月色上窗纱,移来竹影斜。夜深人已寂,更转鼓频挝。杜宇惊幽梦,银釭坠细花。一时浑不记,身在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