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句》

闲知白日长。

作者介绍

李邴(1085-1146), 字汉老,号龙龛居士。济州任城人。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卒于高宗绍兴十六年,年六十二岁。崇宁五年,1106年举进士第。累迁翰林学士。高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苗傅、刘正彦反,邴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俾以禁旅击贼。后为资政殿学士,上战阵、守备、措画、绥怀各五事,不报。闲居十七年,卒於泉州。谥文敏。邴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宋史本传》传于世。存词8首。

李邴的生平

  李邴(1085-1146年),字汉老,祖籍宋山东济州任城,后迁居泉州,遂为泉州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累官翰林学士。高宗即位,为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苗傅、刘正彦事起,曾面谕以逆顺祸福之理,拜尚书右丞,改参知政事,后除资政殿大学士。宋绍兴五年,条上战阵、守备、措画、绥怀各五事,不报。提举洞霄宫。寓居泉州十七年,后遂家焉。与黄冠、张读等友善。好游佳山水,以诗自娱,南安胜迹,题咏尤多。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号云龛先生。卒于泉州,累赠太师,谥文敏,改谥文肃。子缜、维、纪、纶居南安三都石坑乡 。

作品评述

《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邴。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闲知白日长,
岂意春光晚。
欲成长恨别,
莫遣暮山黄。

中文译文:

闲时才知道白昼的长久,
岂曾想过春光的逝去晚了。
想要实现长久思念的遗憾,
不要让夕阳将山峦染黄。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别离的悲伤之情。诗人在闲暇时才意识到白昼的长久,暗示他曾经对时间的流逝视而不见。他认识到自己年华的逝去已使得春光晚了,暗喻自己可能已经错过了某种宝贵的事物或经历。诗中提到了“长恨别”,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尽思念之情,希望能够实现长久的遗憾。最后两句“莫遣暮山黄”,暗示诗人希望不要让夕阳将山峦染黄,可以理解为不要让夕阳将美好的时光和回忆染上悲伤的色彩。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时间流逝和别离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常常在忙碌中对时间的忽视,并在某个闲暇时刻才意识到时光的宝贵和逝去。诗人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离别的思考和感慨,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别离的无尽思念。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夕阳的警示,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让美好的回忆被悲伤所笼罩。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简练,通过对时间和离别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它唤起了人们对于时光流转和珍贵瞬间的关注,并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与美好。

  • 《水调歌头》

    长江飞鸟外,明月众星中。今来古往如此,人事几秋风。又对团团红树,独跨蹇驴归去,山水澹丰容。远色动愁思,不见两诗翁。酒如渑,谈如绮,气如虹。当时痛饮狂醉,只许赏心同。响绝光沈休问,俯仰之间陈迹,我亦老飘蓬。望久碧云晚,一雁度寒空。

  • 《谷林堂诗》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老槐苦无赖,风花吹填渠。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馀。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 《赠友人》

    五字诗成卷,清新韵具偕。不同狂客醉,自伴律僧斋。春别和花树,秋辞带月淮。却归登第日,名近榜头排。

  •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染翰过草圣。赋诗

  • 《绍椿行者求颂》

    假使八千五百岁,绍椿松鹤未为奇。不若绍明光不变,此中实应出家时。念道何忧衣食事,千光影裹听莺啼。闻声一啭浑消息,满目莲花不见枝。

  • 《七月十三日对月小集》

    露坐仍盘斝,澄澄夜色清。酒如君子厚,月似故人明。短舞天然态,长歌格外声。欢情殊未极,楼鼓发深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