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近尘埃绝,铁瓮城高气象雄。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范仲淹。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象。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金山寺近尘埃绝,
铁瓮城高气象雄。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金山寺的赞美之情。金山寺被描绘为与尘埃隔绝的地方,意味着它的清净和神圣。铁瓮城高耸入云,给人一种气象雄伟的感觉。
这首诗的诗意在于通过描绘金山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寺庙的敬仰和对宗教信仰的追求。金山寺的清净和铁瓮城的高耸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欣赏到范仲淹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表达方式。他通过几个简短的词句,勾勒出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首诗也展示了范仲淹对佛教寺庙的景仰和对信仰的追求,体现了他对宗教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寺庙的敬仰和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它展示了范仲淹对宗教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京尘官事日区区,擬出芳郊佩一壶。楼外阴云迎晓合,陌头霏霰与风俱。翩翩珍骑曾来否,种种名花更在无。若得纵游休秉烛,月中沈醉倩人扶。
风不定。移去移来帘影。一雨林塘新绿净。杏梁归燕并。翠袖玉屏金镜。日薄绮疏人静。心事一春疑酒病。鸟啼花满径。
崭然头角异,年少锐功名。身为才高累,名因宦谪成。山川助奇气,骚雅变遗声。千古罗池祀,昌黎报友情。
友义丧来久,琢磨复谁能。金鉤被采录,绝弃朱丝绳。直哉少稷甫,一室清于冰。危坐对书帙,曲几非所凭。日暮无人来,疏篱上寒藤。惟有手种竹,挺然得其朋。风低与雪重,抢地如弗胜。政使可断折,天姿谅难凌。物或乱真赝,君其别淄渑。攘羊而证父,是子乌足称。所以贵温润,不令
向晚双池好,初晴百物新。袅枝翻翠羽,溅水跃红鳞。萍泛同游子,莲开当丽人。临流一惆怅,还忆曲江春。
扬州诗阁掩芳尘,万萼千葩冷照春。十里珠帘一声笛,东风肠断倚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