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花木今无主,不把丰碑累放翁。
高翥(一一七○~一二四一),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幼习科举,应试不第弃去,以教授爲业。因慕禽鸟信天缘习性,名其居处爲信天巢,与诗友唱酬爲乐。晚年居西湖,理宗淳祐元年卒,年七十二。有《菊涧集》二十卷,已佚。《南宋六十家小集》中收有《菊涧小集》一卷,《中兴群公吟稿》中收其诗二卷。清康熙时裔孙高士奇辑爲《信天巢遗稿》。事见《信天巢遗稿》卷首高士奇序。 高翥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菊涧小集》爲底本,第二卷以顾氏读画斋刊《中兴群公吟稿》(剔除《菊涧小集》中已收诗)爲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信天巢遗稿》(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高翥。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早知花木今无主,
不把丰碑累放翁。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作者提到花木,指的是曾经繁盛美丽的景象,而现在却已无人照料。在这个比喻中,花木代表着过去的辉煌与繁荣,而无主则象征着它们的失落和荒凉。在第二句中,作者提到"丰碑",意味着曾经建立的伟大成就和辉煌事迹。然而,这些丰碑却无人来继承和维护。"放翁"指的是曾经的主人,也代表了过去的辉煌与荣耀。整首诗通过对花木和丰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赏析:
《句》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折射出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世沧桑的思考。诗中的花木和丰碑都是象征,代表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然而,时光无情地流转,这些美好的事物却逐渐失去了主人,被遗忘和荒废。通过描绘这种景象,作者表达了对曾经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递出强烈的情感,使读者能够共鸣其中,感受到人生无常和时光的无情。它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观察,唤起了读者对岁月流转的思考,引发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可中滋味欠些些,成就庐山笋蕨家。丐事子行黄苇渡,盟心人在白鸥沙。和羹户户俱煎卤,扫雪村村欲没靴。味及衲僧初偃月,圆通只个是生涯。
小人怀惠乃真情,酒炙能令死得生。倘使行觞不知味,向来修怨有羊羹。
骠骑极豪侈,后房多艳姬。可怜张净琬,不识半酣时。
西川狗,百姓眼。马包儿,御厨饭。
春事已如许,柳眼早依依。故园桃李何似,芳蕊想团枝。此地嵩高名里,信美元非吾土,清梦_绕洢。扶杖欲行乐,还使我心悲。对琴书,歌一阕,引千卮。昔曾系楫,今日投老叹吾衰。睡起推窗凝睇,失喜柔桑微绿,便拟作春衣。搔首长吟处,此意有谁知。
孔圣家邹鲁,儒风蔼典坟。龙骖回旧宅,凤德咏馀芬。入室神如在,升堂乐似闻。悬知一王法,今日待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