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涧取白水,初篘烹石蟹。
高似孙,字续古,号疎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余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余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爲着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爲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疎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高似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疎寮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爲第一卷。以辑自《四库全书》本《蟹略》、《百川学海》本《骚略》之诗,爲第二卷。《后村诗话》、《天台续集别编》等书所录之诗及断句,编爲第三卷。
《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高似孙创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近涧取白水,初篘烹石蟹。
夕阳垂柳岸,秋色上江埭。
船影闲相对,人声入远寨。
家园何处在?归路转悠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靠近涧水取水的情景,用这水来煮石蟹。在夕阳下,倚靠在垂柳装点的岸边,秋天的景色映照在江边的平地上。诗人观察到船影相互对映,人们的声音也传入远方的村寨。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家园究竟在哪里?回家的路该怎样选择?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思念和对归途的迷茫。通过描绘近涧取水、烹煮石蟹的场景,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夕阳下的垂柳、秋色上江埭,给人以静谧、悠闲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船影对映、人声入寨,则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社会的存在。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出了问题,加入了一丝迷茫和思考。家园的位置和回家的路成为诗人思考的焦点,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彷徨和迷失。这种思考和迷茫的情绪通过简洁的描写得到了很好的表达。整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思考,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深思的余韵。
开时可食胜餐松,应在神人守护中。九节自知遗种异,一花谁可斗香同。碧丛露养仙苗细,灵卉泉抽玉髓空。还有痴愚求见面,欲期颜貌亟还童。
幽寂旷日遥,林园转清密。疲疴澹无豫,独坐泛瑶瑟。怀挟万古情,忧虞百年疾。绵绵多滞念,忽忽每如失。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荣吝始都丧,幽人遂贞吉。图书纷满床,山水蔼盈室。宿昔心所尚,平生自兹毕。愿言谁见知,梵筵有同术。八月高秋晚,凉风正萧瑟。
一个恰雷州住。一个又廉州去。名姓在金瓯。不如休。昨日沙堤行马。今日都门飘瓦。君莫上长竿。下来难。
秦皇寤寐茅盈语,锐意长生欲轻举。徐福药就仙骨成,云海茫茫但延伫。东西日月秋复春,海变桑田更几人。忽思重看旧寰宇,骖鸾直下江淮滨。布衣野叟不耕艺,自向琳宫操祓篲。秘语亲书悟世人,一坐忽惊古十岁。淮南奉道闻真迹,命使扁舟访消息。画手从来独擅长,一见仙风心自得。
突兀神光万寻,{毛上加合}{毛上加及}髭须百结。声冤瑞应峰前,解道红炉片雪。我今岙首问行踪,敢向虚空钉铁橛。
菩提妙心作麽发,日应万机元不差。回首瞥然轻觑著,大千沙界是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