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恩来万里,客路出千山。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渑水燕谈录》卷七、《隆平集》卷五),爲魏县尉,通判潮州。真宗时入直史馆,歷知寿州、滑州,除两浙、京西等路转运使。仁宗即位,入爲三司户部副使,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天圣二年(一○二四)知河南府。三年,徙并州(《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三)。累迁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七年,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永兴军。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同平章事。五年,罢爲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潮阳新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等,均佚。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陈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四有传。今录诗五十首。
《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尧佐。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句》
君恩来万里,
客路出千山。
译文:
君主的恩德跨越万里,
我作为客旅穿越千山。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君主恩德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身为客旅在千山万水间行走的境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君主恩德的赞颂和感激之情。诗的开头,“君恩来万里”,表达了君主的恩德不受时空限制,超越千山万水来到了作者的心中。这句诗传递出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彰显了君主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
接着,“客路出千山”描绘了作者身为客旅的境遇。客旅通常指行远道的人,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他在外行走的路途中,穿越千山万水,笔墨间透露出一种艰辛和孤独。这句诗也展示了作者的忠诚和愿意为君主尽心尽力的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对君主恩德和自己境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君主的忠诚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作为客旅的艰辛和坚定的信念。这种简练而深情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具有独特的风采,同时也使读者对诗人的情感有了更深的共鸣。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寄书西飞鸿,赠尔
小阁阴阴人寂后。翠幕褰风,烛影摇疏牖。夜半霜寒初索酒。金刀正在柔荑手。彩薄粉轻光欲透。小叶尖新,未放双眉秀。记得长条垂鹢首。别离情味还依旧。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黄金时节别且兰,为感与情忍涕难。程缓不劳催马足,装轻未肯累猪肝。膏盲或起生犹幸,宠辱皆忘卧亦安。独有恫 仍在抱,忧时长结寸心丹。
瓜洲相望隔山椒,烟树光中扬子桥。夜静衔枚莫轻语,草间惟恐有鸱鹗。
北风日日吹茅屋,幽子朝朝只地炉。客里赖诗增意气,老来唯懒是工夫。空庭乔木无时事,残雪疏篱当画图。亦有张侯能共此,焚香相待莫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