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花卉眼,谁共岁寒看。
余靖(一○○○~一○六四),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爲赣县尉,累擢集贤校理。景祐三年(一○三六)以上疏论范仲淹谪官事,贬监筠州酒税。迁知英州。庆历间爲右正言。三使契丹,以作蕃语诗出知吉州。皇祐四年(一○五二),知潭州,改桂州。后加集贤院学士。嘉祐六年(一○六一),知广州。官至工部尚书。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五。謚襄。有《武溪集》二十卷。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余襄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余靖诗二卷,以明成化九年苏韡等刻《武溪集》爲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明嘉靖四十五年刘稳刻本(简称刘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为余靖。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时人花卉眼,谁共岁寒看。
诗意:
这首诗意味深长,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诗中的花卉象征着美丽和繁华,而“时人”的眼中,这些花卉只是片刻的风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凋谢。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谁会与他一同共同面对岁寒的冰冷寒冬呢?这个问题暗示了人生中的孤独和无常。
赏析:
这首诗的诗意深远,通过对花卉与时光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思考。花卉在人们的眼中是美丽和繁华的象征,但它们的生命却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凋谢。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转瞬即逝。
诗中的“时人”指的是当代的人们,他们只关注眼前的美景,而很少思考或关注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用“谁共岁寒看”来质问时人,意味着他希望能够与他人一同面对生命的冷酷和无常。这种孤独的思考和渴望与外界的共鸣,使得诗中透露出一种深邃而沉思的氛围。
总之,这首诗通过花卉与时光的对比,探讨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们对于这一现象的反思。诗人的孤独思考和对于共鸣的渴望,使得这首诗具有一种深刻的哲理意味,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今代陈仲弓,人门两鸡及。长离五色羽,览辉早翔集。功名虽鼎来,未肯心汲汲。自请牧一州,小民要安辑。维时春将半,桃李露华湿。慈颜御轻轩,采服随坐立。行行即下车,啸诺解苛急。凝香宴宾从,仁气散皋隰。政恐席未暖,追锋已催入。涂辙可通行,青云如陟级。
桂渐吹香菊渐斑,西风送步得高攀。天开图画著二老,我亦何妨一笑閒。
南征战士欲投戈,寻乐施旗映薛萝。酒熟田家来赛社,晚晴渔舍乱堆蓑。半帘风月吟中趣,一剑功名水上波。指点当年陈迹在,几人襟袖泪痕多。
眼高不肯住浦都,梦绕江南水竹居。却入青原更青处,饱看黄本硬黄书。翦裁风月聊堪醉,折洗乾坤正要渠。赐宅不应公得免,未知北第似林庐。
蜡炬高花半欲摧,斑斑小雨学黄梅。有时燕寝香中坐,如梦前村雪里开。披拂故令携袖满,横斜便欲映窗来。重帘幽户深深闭,亦恐风飘不得回。
不作栋梁用,偏寻山寺居。但闻声似鼓,谁识木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