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不如三峡险,有山皆似七闽深。
阮阅,字闳休,一字美成,号散翁,又号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清康熙《舒城县志》卷一二),初爲钱塘幕官(《苕溪渔隠丛话》前集卷一一)。曾自户部郎责知巢县(《舆地纪胜》卷四五)。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晋陵县(《咸淳毗陵志》卷一○)。宣和间知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高宗建炎初知袁州(《郡斋读书志》附志二)。着有《巢令君阮户部词》一卷(《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九),《总龟先生松菊集》五卷(《郡斋读书志》附志二),均佚;《诗话总龟》、《郴江百咏》,行于世。阮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郴江百咏》爲底本,参校明万历《郴州志》、清《宋人集》丙编宜秋馆本《郴江百咏辑补》(简称宜秋馆本)等,编爲第一卷;诸书散见的阮诗编爲第二卷。
《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阮阅。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无水不如三峡险,
有山皆似七闽深。
诗意:
这首诗意味深长,通过对水和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思考。诗中的"无水不如三峡险"意味着没有水的地方就不如拥有三峡的险峻。这句话可能暗指作者对水的重要性和三峡所具有的壮美景观的赞美。接着的"有山皆似七闽深"表达了作者在山峦之间感受到了深邃和广袤。七闽是福建的古称,这里用来表示广袤的山脉和深邃的景色。
赏析:
《句》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诗中的"无水不如三峡险"和"有山皆似七闽深"这两句话,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水和山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诗人认为没有水的地方就不如拥有三峡的险峻,传递出对水的珍视和重要性的思考。而"有山皆似七闽深"则表达了作者在山景之间感受到了深邃和广袤,强调了山脉的壮丽和无穷的意境。
整首诗给人以开阔和深邃的感受,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对水和山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和感受,引发读者对自然的思考和赏识之情。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揭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领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
北斗挂楼北,晓柄正指东。乃知今夕昏,移以招西风。南州霜未降,九月已过中。候虫既无声,天犹迟过鸿。一岁事垂了,吾生将无同。春草百种死,夏木千林空。依依墙壁间,独剩残菊丛。日出万马动,谁其知此翁。
一夜相思笑玉川。
怨暑时云谢,愆阳泽暂偏。鼎陈从祀日,钥动问刑年。绛服龙雩寝,玄冠马使旋。作霖期傅说,为旱听周宣。河岳阴符启,星辰暗檄传。浮凉吹景气,飞动洒空烟。飒飒将秋近,沉沉与暝连。分湍泾水石,合颖雍州田。德施超三五,文雄赋十千。及斯何以乐,明主敬人天。
荒芜行尽处,幽亭聊暂止。带雨策孤筇,登高从此始。
门外春风吹倒人,过门宁惜滞车轮。君能劝我杯中物,我亦挥君壁上尘。
选诗非选官,论诗非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