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句》

髩间相似雪,峰外寂寒烟。

作者介绍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郑彦华子。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师事徐铉,仕南唐为校书郎,历官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郑文宝的生平

  郑文宝,生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六十一岁,系五代南唐左千牛卫大将军郑彦华之子。郑文宝从小受业于当时能诗又善工小篆的著名诗文书法大家、南唐吏部尚书徐铉,不仅诗文出众,书法也独树一帜。他所写的小篆小至一片中指指甲大,颇具匠心。徐铉曾得意地向人夸耀说:“篆字难于小而易于大,文宝的篆书小字胜过李阳冰(著名书法家),大字则与之不相上下。”同时,郑文宝又向崔遵度学琴法。南唐时,郑文宝在20岁左右以其父荫授奉礼郎,后迁校书郎。

  北宋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为广文馆生。太平兴国八年(983),郑文宝参加北宋朝廷举办的科举,中进士,被授与修武(今河南获嘉)主薄。淳化二年(991),郑文宝调任殿中丞,并奉命出使四川、陕西负责清理整顿税收。当时四川、陕西一带地方官为了增加税收,规定登口岸经商的商人要交纳“到岸税”,商人们苦不堪言。郑文宝奏请朝廷免除商人的“到岸钱”,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深得百姓拥戴。郑文宝在川、陕期间,正逢夔州广武驻军叛乱;叛军四处抢劫,惊扰百姓。郑文宝作为朝廷钦差大员果断担负起平叛重任。他当机立断,率军乘船顺流而下,一夜行程数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一举歼灭叛军。因此,他获得朝廷嘉奖,赏赐五品朝服,升任陕西转运副使。郑文宝在陕西任职期间,正值闹灾荒,庄稼歉收,灾民流离失所。他为灾民计,诱劝当地豪门富商捐出3万斛粮食赈灾,使8万多灾民暂时得救。郑文宝先后12次亲自带队从环庆(今甘肃环县与庆阳一带)穿过沙漠,督运粮草到灵武(今宁夏灵武县)。郑文宝为了详细了解民情,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尊重当地风俗,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的欢迎。他每到一处少数民族区都受到当地酋长的热情款待,有的酋长还认他当干父。

  咸平年间(998~1003)西部边境经常遭受以李继迁为首的党项族地方武装的侵扰。他们抢夺朝廷钱粮,掠夺百姓财物,使这一带老百姓陷入战乱之中,居无定所,民不聊生。一次,李继迁劫走宋朝廷运往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粮草;并且攻占清远(灵武东南),围困灵武,直接威胁到整个西部边境的安全。朝廷委任郑文宝以工部员外郎兼随军转运使之职负责平乱。郑文宝受命后,冒雪率精兵轻装奔袭清远,一举击败李继迁,解除了灵武的危急。当时,守卫环庆的龙猛卒部士兵7年未换防,又常常不能按时领到军晌,遂产生思乡和不满的情绪,逐渐酿成谋乱。郑文宝得知后,他体恤和同情士兵的处境,果断决定先借库银发放军饷,以安定军心;然后上奏朝廷,并且表示支取的库银由他偿还。朝廷体谅到郑文宝的良苦用心,便下诏免除库银的偿还。朝廷为了表彰郑文宝的政绩,赐予他黄金和紫袍。不久,郑文宝转任刑部员外郎。

  景德三年(1006)郑文宝奉诏回京时在途中染上疾病,留居在他儿子任职的襄城县养病。大中祥符元年(1010年),朝廷任命郑文宝为兵部员外郎、暨忠武军行军司马。郑文宝因病未能到职。大中祥符六年,郑文宝逝世于襄城,后归葬宁化故里。

  郑文宝有三子:长子郑云龙留居宁化;次子郑云虎随父入朝,解职后卜居永安桃源洞;第三子郑云熊游学连城后卜居连城表籍里,其裔孙郑国瑚于明永乐八年(1409)迁居宁化安乐新村里三大村。

郑文宝的书法成就

  郑文宝从小聪明好学,深得徐铉真传。曾亲自去峄山访求秦刻石,未果。便于北宋淳化四年(993)以其师徐铉(916一991)摹本刻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长安本”,又名“陕本”。因郑文宝不明形制,将其刻为“碑”形,即后世所称的《峄山碑》。此碑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第五室。宋代欧阳修撰《集古录跋尾·泰峄山刻石》记述了郑文宝访求刻石和刻碑的情况:

  右《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文宝云是铉所摹,文宝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莫获,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余家《集录》别藏泰山李斯所书数十字尚存,以较摹本,则见真伪之相远也。治平元年六月立秋日。

  明代杨士奇《东里续集·长女峄山碑》跋曰:

  右《峄山碑》,盖宋淳化四年郑文质以徐兹所授《峄山》摹本刊置于长安学中者。文质,兹之徒也。今泰山有秦刻,李斯真迹尚在,但磨灭多矣,间于邹侍讲家见摹本止廿九字,其去此甚远也。

  又碑后附有郑文宝跋,碑字雄浑温雅,无一笔开后人恶道,《石鼓》后无可比肩,汉印之传于后者,皆步其轨蹰。跋曰:秦相李斯书《峄山碑》,迹妙时古,殊为世重。故散骑常侍徐公枯,酷耽玉著,垂五十年,时无其比,晚节获《峄山碑》摸本,师其笔力,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因是广求,己之旧迹,焚掷略尽。文宝受学徐门,粗坚企及之志。太平兴国五年春再举进士,不中。东适齐鲁,客邹邑,登峄山,求访秦碑,邀然无睹。逮于旬决,险怅于棒芜之下,惜其神踪将坠于世。今以徐所授摸本,刊石于长安故都国子学,庶博稚君子见先儒之指归。淳化四年八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太常博士、陕府西诸州水陆计度转运副使、赐排鱼袋郑文宝记。

郑文宝的文学成就

  郑文宝留居襄城养病期间,除了写大量诗词歌赋之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纂修南唐国史。他是由南唐入宋的,目睹了南唐辛酸的国运和国史,有必要为后人留下这段真实的史事。于是,他收聚了大量的、丰富的史料。并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写成《江表志》3卷。《江表志》记叙了南唐各代的朝廷大政,弥补徐铉、汤说《江南录》的许多缺漏,多为后人研究南唐史所采用,后来陆游作《南唐书》就采用其中不少内容。尔后,郑文宝又以丛谈琐事缀辑成《南唐近事》1卷,类似小说体裁,富有史实。

  郑文宝一生著作颇丰,除《江表志》、《南唐近事》之外,留传下来的还有《历代帝王谱》、《谈苑》、《玉玺记》、《郑文宝集》等著作。

作品评述

《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郑文宝。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髩间相似雪,
峰外寂寒烟。

诗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冬天的景象。诗人通过两句简洁的描述,表达了自然界的冷寂和静谧。诗词中的“髩”指的是头发,表示人物的鬓发,暗示人物已经到了暮年;“雪”象征着冰冷和寒冷;“峰”和“烟”则用来描绘山脉与雾气,增强了寒冷和孤寂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意象将冬天的寒冷和孤寂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将人物的鬓发比作雪,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凋零。峰外的寂寒烟则展示了山脉和雾气的苍凉景象。整首诗词通过寥寥数语,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这首诗词精炼而富有意境,通过简单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冬季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它让读者在简短的文字中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和孤寂,同时也引发了对岁月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词,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表达,打动人心,给人以深思。

  • 《华胥引(黄钟秋思)》

    川原澄映,烟月冥蒙,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鸣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 《佛舍见胡子有嘲(一作嘲胡子小男)》

    明明复夜夜,胡子即成翁。唯是真知性,不来生灭中。

  • 《徐思远出示月夜登楼诗句法甚高不类平生语幸》

    几处澄辉几处秋,好闲时上水明楼。谁怜老子风前兴,为遗中郎醉上舟。一带横空长漠漠,时看飞栋影悠悠。今宵踏月归时节,莫骂徐郎只暗游。

  • 《书情献相公》

    年来白发欲星星,误却生涯是一经。魏阙望中何日见,商歌奏罢复谁听。孤根独弃惭山木,弱质无成状水萍。今日更须询哲匠,不应休去老岩扃。

  • 《刘骍子初冠勉以诗》

    汝斧十五初裹头,桂堂读书从我游。汝今裹头恰十五,两载东林就规矩。我身只是前时命,汝家岁久无衰盛。族人快活羡汝爷,汝又胜爷好情性。莹彻温柔好性情,更须奋笔趋前程。苦思入神方得句,才如诸舅岂无甥。

  • 《寒夜呈梅深》

    空齐对孤客,寂寞似僧家。炉冷频烧叶,灯昏不吐花。夜长添睡思,岁晚忆年华。吟倦推窗坐,梅檐月未斜。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