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子厚为师范,更与宣尼续庙碑。
鲍寿孙(一二五○~?),字子寿,号云松,歙县(今属安徽)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领江东乡荐,时年十八。元至元、贞元间爲宝庆州学教授。事见《桐江集》卷一《鲍子寿诗集序》、《新安文献志》卷首《先贤事略》。今录诗五首。
《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鲍寿孙。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句
重生子厚为师范,
更与宣尼续庙碑。
师范重生的子厚,
和孔子的后代续写庙碑。
这首诗词描述了鲍寿孙的重生子厚以师范之道为己任,并与孔子后裔一同续写庙碑。以下是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以重生的子厚为主角,子厚是鲍寿孙所创造的一个人物,他在诗中代表了鲍寿孙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子厚重生后选择了师范之道,这表明他希望通过教育来培养后人,传承优秀的学问和品德。同时,诗中提到与宣尼续庙碑,宣尼是孔子的后代,续写庙碑意味着继承和延续孔子的思想和精神传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推崇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鲍寿孙通过子厚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培养后代、传承文化的愿望和责任感。他将子厚与宣尼联系在一起,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的重要性。
诗词中的"师范"一词,指的是孔子所建立的教育机构,也代表了教育的精神和价值观。通过选择师范之道,子厚表达了他对于教育事业的承诺和追求。续写庙碑则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体现了鲍寿孙对于孔子思想的认同和推崇。
整首诗词简洁明快,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通过重生子厚的形象,作者呼吁人们重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并将传统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来传承和发扬。该诗词体现了鲍寿孙对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草树已秋声,郊原喜晚晴。风生云尽散,天阔月徐行。下箸槎头美,传杯瓮面清。追欢犹可勉,徂岁不须惊。
危峰抹黛夹晴川,树簇红英草碧烟。樵客云僧两无事,此中堪去觅灵仙。
花随春尽觅无痕,尚续馀欢索侑尊。一曲未终人已去,西园灯火欲黄昏。
逐日愁闻雨,今朝喜遇晴。云开山卖状,月出海生明。天地有常理,古今无限情。静中观世变,安得见河清。
松雨时复滴,寺门清且凉。此心竟谁证,回憩支公床。壁画感灵迹,龛经传异香。独游寄象外,忽忽归南昌。
行到竹林头,探得梅花消息。冷蕊疏英如许,更无人知得。冰枯雪老岁年徂,俯仰自嗟惜。醉卧梅花影里,有何人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