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郡学锁宿》

长柏高柟荫广庭,夜凉人静梦魂清。
不知山月几时落,每到晓钟闻雨声。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郡学锁宿》是一首宋代文同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柏高柟荫广庭,
夜凉人静梦魂清。
不知山月几时落,
每到晓钟闻雨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郡学(官方办学机构)的夜晚景象。郡学的广场上长满了高大的柏树和苍翠的柚树,树荫下宽阔的空地静谧安宁。在夜晚的清凉中,人们静静地休息,精神清醒。诗人并不知道山上的月亮何时落下,但每当黎明的钟声响起,他便能听到雨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郡学的夜晚景象,展示了宁静和清凉的氛围。长满高柏和苍翠的柚树的广场给人一种宽广的感觉,也暗示了知识的广阔和学问的深厚。夜晚的凉爽使人的心灵清醒,梦境也更加清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样一种环境的喜爱和享受。

诗中的"山月"和"晓钟闻雨声"都是以自然景象来烘托郡学的宁静。"山月几时落"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迷惑,也暗示了夜晚的长久和宁静。"晓钟闻雨声"则将读者的思绪带入了清晨的时刻,钟声与雨声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宁静、清凉和祥和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喜悦和宁静。它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清静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对学问和修养的重视。

  • 《即事呈斯远三首》

    去却蔫花意转新,是知疏密总宜人。正由秽去清虚集,不碍萧然冠与巾。

  • 《晓鸡》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 《自咏二首》

    一病观书歇,终朝药饵亲。焚香葆静性,咬菜适清神。落燕巢低屋,饥乌噪近人。觅仙难换骨,贫瘦得吾真。

  • 《鲁港》

    方夸金坞筑,岂料玉床摇。国体真三代,江流旧六朝。鞭投能几日,丽解不崇朝。千古燕山恨,西风卷怒潮。

  • 《天安门诗抄》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 《书慈光塔》

    灵骨未藏三十载,我来收得葬孤山。此中起塔不在大,已有高名垂世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