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郡斋怀隐庵》

空山钟鼓梵王家,小立西风数过鸦。
秋色无多谁占断,长廊西畔佛桑花。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诗词:《郡斋怀隐庵》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空山钟鼓梵王家,
小立西风数过鸦。
秋色无多谁占断,
长廊西畔佛桑花。

中文译文:
在空山上,钟声和鼓声远远传来,那是佛陀的居所。
我独自站在那里,微风吹拂着,只见几只乌鸦飞过。
秋天的景色并不多,谁能说清楚是谁占据了这片美景。
长廊的西端,开满了佛桑花。

诗意和赏析:
《郡斋怀隐庵》是辛弃疾写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诗中的“空山钟鼓梵王家”意指远离尘嚣的山间寺庙,那里清幽宁静,钟声和鼓声传遍山谷,象征着佛教的庄严和宁静。

接着,诗人描述自己独自站在山间,感受微风拂面,几只乌鸦从身边飞过,展现出宁静的自然氛围。

随后的“秋色无多谁占断”,表达了秋天美景的珍贵和无法完全被人所占有的意味。无论是山中的佛陀,还是其他人,都无法完全拥有秋天的美景。

最后一句“长廊西畔佛桑花”,描绘了长廊西侧绽放的佛桑花。佛桑花是一种花朵美丽、芳香扑鼻的植物,象征着宁静和纯洁。

整首诗通过山居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纯粹和佛教文化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同时,诗中也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感悟和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 《云》

    抱石情虽久,为霖意若何。天心如见用,风力不消多。冷湿朝仙洞,寒迷宿岛窠。飞扬终得路,曾入汉皇歌。

  • 《朝爽之前瑞竹忽生》

    好竹逾千个,数茎忽发生。月明连理影,风细合欢声。矫矫双鸳举,悠悠两凤鸣。只应三昧手,彩笔画难成。

  • 《春日遣怀(二首)》

    四顾山河归一统,明君文德似唐尧。幽燕地阔干戈息,吴楚春深雨露饶。中古衣冠存旧制,南来律令有新条。腐儒击壤茅檐下,为拟讴歌答圣朝。

  • 《又和令公新开龙泉晋水二池》

    旧有潢污泊,今为白水塘。笙歌闻四面,楼阁在中央。春变烟波色,晴添树木光。龙泉信为美,莫忘午桥庄。

  •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太宗师讨王充窦建德…战武牢第三》

    战武牢,动河朔。逆之助,图掎角。怒鷇麛,抗乔岳。翘萌牙,傲霜雹。王谋内定,申掌握。铺施芟夷,二主缚。惮华戎,廓封略。命之vG,卑以斫。归有德,唯先觉。

  • 《颂十玄谈·演教》

    初说有空人尽执,未明理事虚劳力。念来年久转迷情,心不负人徒面赤。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