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山郭雁飞初,霜拂回塘水榭虚。
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青门远忆中人产,白首闲看太史书。
城下秋江寒见底,宾筵莫讶食无鱼。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诗词《郡中即事三首》是唐代诗人羊士谔所作,描绘了早晨的山景、回塘的水榭、清明时的鼓角声和悲凉的梧桐叶落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早晨的风儿刮过山峰,雁群飞过城郭街巷。
霜降,水塘中的榭楼空无一物。
鼓角声清脆如劲弩,仿佛在进行冲锋的战斗。
梧桐树叶被风吹落,拂过贫寒人家的门廊。
远方的青门城楼使我想起故乡的亲人,
我已经白发苍苍,闲适地看着太史书。
城下的秋江水冷得可以直接看到底,
宾朋之间的宴会上却没有鱼肴,别惊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的独特感悟。诗人先描绘了清晨的山峰和飞过的雁群,表现了生机勃勃和自然美的景象。接着,诗人转移到水榭,并通过描绘榭楼的空旷,传达了一种寂寥和空虚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清明时节的鼓角声,将之比喻为战斗。这里,鼓角声可能代表着社会动荡的时代,与前面的虚无形成了对比。紧接着,诗人描述了悲凉的梧桐树叶被风吹落的景象,传达出一种贫寒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远方的青门城楼,让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这里,青门城楼可能象征着离别和思乡之情。然后,诗人说自己已经年迈,安闲地看着太史书,表现出一种离群索居、超然物外的态度。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城下的秋江水的清澈,对比了食宴上却没有鱼肴的情景,传达了一种物质匮乏和清简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体现了唐代士人的洒脱豪放和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观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凄凉,情感深沉,形象地描绘出了生活中的多种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我思故园,西风振壑。花气微醒,秋心零落。郭索郭索,墨声如昨。
师荒村古庙兮,人绀宇莲宫。师纸钱堆里兮,人璎珞聚中。师捞{中八两边各一点}摝蚬兮,人打凤罗龙。师鱣鲜枯槁兮,人玉食雍容。师与人隐显各异兮,卷舒一同。为华严之弟兮,不入华严保社。为洞山之子兮,不绍洞山门风。欲遯其迹迹愈著,欲晦其名名愈崇。夫能谨初护末,不沿他酒
岸峻双旌驻,桥横一水长。冻舟真欲住,低雁正成行。发发天含籁,棱棱野雨霜。停骖重回首,直北是吾乡。
巧伪由来苦乱真,独持正论竦簪绅。身心赢得为君子,学术宁将杀世人。已向廷中伸此道,更来湖外济斯民。愿言恢作经纶业,会有功名遇合辰。
不辞开后苦寒侵,为与骚人托契深。可但风光回岁律,更分华色掞儒林。欲歌白雪词难和,试挽幽香力尚禁。等是美名无玷染,腊梅何事色如金。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只用平时尊俎,弹压万貔貅。依旧钧天梦,玉殿东头。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