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
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
长安昨夜寄春衣,短翮登兹一望归。
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
中文译文:
《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昨夜军中幽郊地,阴风减弱暖阳起。泾水桥南柳渐黄,杜陵城北花开满。长安昨夜寄春衣,短翮登高远眺回。听闻将士凯旋归,看你骑马赏芳菲。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宋之问写给房明府的赠诗。诗中描绘了军营中的景象和明亮的晨曦,以及春天鲜花绽放的美景。作者思念着长安的春天和将士们的凯旋,期待着明府的归来,向他展示芬芳的春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春景,通过描写军中和城市的景象来表达对远离长安的明府的思念之情。诗中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凄凉的幽郊与明媚的早晨,阴冷的风和温暖的阳光。同时,作者也通过描述泾水桥南的柳树渐渐变黄,和杜陵城北的花朵盛开之景,展示了春天的繁荣与美丽。
诗中还抒发了对长安的思念和对将士的欢迎之情。长安象征着繁华与安乐,作者思念着辛苦千里迢迢在外的明府,希望他能早日归来。而将士们凯旋的消息也传来,作者期待着他们马上迎接春天的到来,欣赏繁花盛开的美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物和人们的情感相结合,展示出春天的美好与人们对归乡、和平的渴望。这首诗展示了唐代士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表达能力,以及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不赋杜鹃三十秋,今愁不比昔时愁。杜鹃岂是催春去,为见春来啼不休。
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出门处处皆桃李,我独呻吟一室中。只道有诗敺疟鬼,谁知无檄愈头风!
不问人间事,连年鸟外居。白云吟次见,青壁醉来书。扫石秋苔駮,开窗夜月虚。于时已无念,生计有樵渔。
岁月蹉跎发已丝,埋头自笑有书痴。故人倘解怜清好,归去山记补缺遗。